爭奪改革話語權 左右各吹各的調

內地官場藉鄧小平南巡二十周年掀起一股熱炒改革的風潮,從左派大本營重慶到自由派堡壘廣東,都有媒體刊文熱議改革話題,爭奪改革話語權,影響中共十八大的政治走向。

鄧小平女兒鄧林日前接受《重慶日報》專訪時表示,鄧小平開創的改革開放路線不能變,薄熙來在一次講話中稱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大膽地試,大膽地闖。薄熙來的改革論,與當前社會普遍要求深化改革的呼籲合拍。

在廣東,汪洋強調推進改革,重申將致力社會組織的培育發展,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自治上的作用,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而當年在《解放日報》發表《改革開放要有新思路》等文章作者「皇甫平」之一的周瑞金,則稱讚汪洋如同當年的萬里。

「改革」一詞成為香餑餑,左右兩派都爭搶,主要是因為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政治慣性,改革一詞在中國已經成為道德高地,誰都希望將自己打扮成改革派,而不是保守派,無論左派還是右派,都希望將改革這面旗幟抓在手中,成為攻擊對方的利器。

各取所需 各有所用

鄧小平在世時發表過很多關於改革的重要講話,在不同環境有不同的解釋,着重點和出發點也並不完全一致,有時候鄧小平為了政治策略需要,在講話時故意模棱兩可。如果鄧小平在世,解釋權屬於他自己,一言九鼎,旁人無從置喙,如今鄧小平去世多年,其話語解釋權便成為左右雙方爭奪的對象。

當年毛澤東的話,一句可頂一萬句,毛死後華國鋒提出「兩個凡是」,而鄧小平提出「要全面準確地理解毛澤東思想」,其實也是對毛澤東思想解釋權的爭奪戰。最後鄧小平在胡耀邦的幫助下,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將華國鋒殺得丟盔棄甲。

今天的情況也是如此,左派抓住鄧小平的「共同富裕」大做文章,希望將十八大政治路線引向更加關注民生,利益分配更加注重基層的方向;而自由派則抓住鄧小平關於政治體制改革的講話大做文章,認為政改應提上日程,尤其是引入普世價值觀。左右兩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說不服誰。

面對左右對峙局面,中共十八大必然要給出一個說法,一味和稀泥搞平衡,已難以維持局面,中國社會需要一個新的共識,才能團結一致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