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國會為換取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一筆貸款,於日前通過新一輪緊縮措施,以免觸發「無力還債、宣布破產繼而被踢出歐元區」的骨牌效應。歐債危機爆發至今,歐盟大金主德國給歐豬國開出的藥方,不外乎是勒緊褲頭做人、實行緊縮再緊縮。救助希臘的逾千億歐元貸款尚未到位,各方已急不及待潑冷水,稱這無助希臘脫困,並看淡歐洲經濟聯盟前景。
減輕國家負債,有「開源」與「節流」兩條路可走。追回漏繳稅款如遠水救近火,出售國有資產欲速不達,希臘政府不得不狂削支出以解燃眉之急。在希臘,每五個人就有一人任職政府機構,根據新一輪緊縮措施,政府未來三年會裁減兩成公務員及狂削退休公務員福利,民眾消費力恐怕大不如前,進而損害經濟增長、影響庫房收入。也就是說,緊縮力度過猛恐怕是得不償失。
更重要的是,緊縮規模再大,也無法給歐元區結構性問題對症下藥。希臘債台高築不僅因為政府洗腳不抹腳,該國無法透過貶值貨幣提升出口競爭力,出口委靡不振,政府入不敷支的情況為之加劇。
英國倫敦市市長約翰遜曾於報章撰文剖析此一現象,以德意兩國汽車製造業做例子:兩國車廠生產同類型車款,每部成本為一千歐元,德國車廠藉改善生產技術和投資高科技設施,在不損害品質的情況下將成本降至九百歐元,意國車廠在無法提高生產力的情況下縮皮保持價格優勢,導致產品質素下降,市場佔有率不斷被對手蠶食。約翰遜指,意大利原本可透過里拉貶值得出相同效果,德意同樣使用歐元的話,意國便束手無策。
希臘既無法透過貨幣貶值、拉近與德國在競爭力上差距,為保住歐元區成員資格更要不斷推行緊縮措施,能否騰出多餘資金投資教育與科研成為疑問,希臘和其他被迫推行緊縮政策的歐豬,與歐元區大國在出口競爭力上的差距可能進一步擴大。
單靠緊縮應對歐債危機如飲鴆止渴,歐元區內競爭力兩極化的問題也可能加劇,歐洲一體化有不進則退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