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野田佳彥今日首次訪華,北京予以高規格禮遇,聲稱希望「進一步增進政治互信」。其實,日本緊隨美國,充當反華急先鋒,中日有甚麼政治互信可言?北京心存暖春幻想,恐怕是一廂情願,竹籃打水一場空。
野田今次顯然是有所求而來,他帶來一份長長的清單,除了希望摸清中國對金正日去世後朝鮮局勢的立場,研判朝核六方會談的形勢;更重要是想得到經貿方面的好處,譬如投資中國國債,要求中國進一步解除對日本農產品和其他產品的進口限制、進一步開放國民赴日旅遊、增加對日本稀土出口及租借大熊貓,以及重啟東海油氣田談判。
野田訪華前夕,日本宣布購買中國國債,被人解讀為日本給中國送大禮,事實並非如此。日本購買中國國債完全是自身利益需要,目的是擺脫對美元的過度依賴,同時增加在中日交往中的話語權,而且即使日本購買一百億美元的中國國債,所佔日本外匯儲備的比例不足百分之一,不過小菜一碟,根本不值一哂。
其實,在日本做中國「債主」前,中國早已是日本的「大債主」。中國自二○○五年開始購買日本國債,僅今年四月,就購入逾一百六十六億美元的日本國債,創下歷史紀錄。誰給誰送「大禮」,這還用說嗎?
隨着中國經濟實力不斷增長,日本愈來愈有求於中國,但問題是,索取與給予完全不相稱,日本對中國要求多多,中國有求必應,但中國只予不求,總是當冤大頭。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日本欠中國的債還少嗎?但這些年日本給了中國甚麼呢?能把釣魚島還給中國嗎?
事實上,就在日本宣布購買中國國債的同時,日本與美國簽訂了總額高達七十億美元的軍火定單,決定向美國購買四十二架F35戰機,為圍堵中國提升戰力;而在野田訪華前夕,日本決定放寬武器出口限制,為軍國主義復活邁出關鍵一步;此外,在中國決定向日本借出大熊貓時,日本海上保安隊卻不斷扣押中國漁船。
舊仇未了,又添新恨,這是中日關係的現實,日本既是上世紀給中國造成最大傷害的國家,也是本世紀中國崛起的最大掣肘。可惜的是,北京當局至今執迷不悟,總以為以德報怨就能化冰融雪,換來中日「世代友好」。野田訪華,好像黃鼠狼給雞拜年,北京鋪紅地氈相迎,實在是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