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腸桿菌混種殺39歐人元兇

最新研究顯示,近期在歐洲導致近四十人死亡、三千多人受感染的德國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毒性比一般大腸桿菌兇猛,原來是由兩種大腸桿菌混種而成,專家形容其殺傷力前所未見。

德國明斯特大學和羅伯特‧科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分析了八十個感染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病人的樣本,發現當中含有一種稱為O104:H4的混種大腸桿菌,它有O157大腸桿菌製造可引致溶血性尿毒症的志賀毒素的特性,亦可像另一種大腸桿菌般黏附腸道細胞,因而加快人體吸收毒素。它也對多種抗生素產生抗藥性,令病菌殺傷力更強和更容易傳播。

蘇格蘭阿伯丁大學微生物學榮休教授彭寧頓指,兩種大腸桿菌本身已經非常惡毒;而愈來愈多病菌黏附在腸道時,製造的毒素更加多。彭寧頓指最重要是找出這種新大腸桿菌在動物間是否廣泛傳播,他說:「如果病菌在牲口普遍存在的話,便要提防日後再次爆發疫潮。」

成人患者較小童多

羅伯特‧科克研究所的克勞斯則指,最近大腸桿菌疫潮與以往不同,病倒的多是成年人而較少兒童。有關研究昨日在醫學期刊《刺針傳染病》發表。

香港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出,動物的腸道和環境都存在不同類型的大腸桿菌,這些細菌混在一起,出現基因洗牌,形成新品種細菌的情況很常見,但要控制該類細菌傳播,必須避免進食未煮熟的肉類及蔬菜。

至今逾3600人感染

在五月起於德國造成疫潮的腸出血性大腸桿菌,比O157大腸桿菌厲害三倍,可引致嚴重併發症甚至腎衰竭,至今在歐洲已有三十九人死亡,逾三千六百人感染,有超過八百人腎功能受損,當中大部分個案在德國。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