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急遽發展的同時,近年也掀起一波移民潮,以富人階級及知識精英為主力軍,恐造成大陸人才與資金外流。學者於《人民日報》指出,中國推動成為「經濟大國」之餘,需進一步構建「宜居大國」,加快社會各層面改革,始留住資金與人才。
北京出入境中介機構協會會長齊立新向官方《人民日報》指出,中國有三波海外移民潮:首次出現於八十年代中後期,以國家公派為主;第二波為九十年代中期至二○○三年,期間大陸輸出許多低階技術勞工;第三波始自○七年,隨着中國經濟崛起,投資移民持續增加。
齊指出,目前各國投資移民最低投資額分別為:美國三百三十萬元(人民幣.下同)、加拿大五百五十萬元、澳洲四百五十萬元。他笑言:「在北京二環內有樓房的居民,都具備移民的經濟實力。」
齊指出,九九年起的十年間,入籍澳洲、加拿大、新加坡、美國等國家的中國人約有二百萬人。僅去年從中國流向加拿大的移民財富,就有幾十億元人民幣。而○九年全球金融海嘯後,多個西方國家為吸引外資,放寬投資移民額度與條件,也加速中國公民的移民步伐。
中國社科院○七年發表的《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更顯示,中國富人大量外流的同時,流失的知識精英數量也是世界之冠。一九八七年以來,流出海外的青壯人才約有八十萬名,「相當於三十所北京大學、三十所清華大學的在校學生」。
齊指出,子女教育是富人移民的原因之一。教育部統計,去年內地有近一百萬學生放棄高考,其中兩成出國留學。城市污染惡化、問題食品禁之不絕,醫療及退休等體制不夠完善等,也讓一些人萌去意。
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李路路認為,人才流失情況不算嚴重。教育部統計,○九年大陸出國留學生二十三萬人,比前一年增加逾兩成;但同年學成返國的學生有十萬八千人,又比前一年多逾五成。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葛劍雄認為,當局如要挽留人才,需建構成「宜居大國」,應加快發展教育、完善保障個人財產的法規、完善醫療及養老等保障體系,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