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裏外不討好 日相外交走鋼線

日本首相菅直人於《日韓合併條約》簽署一百周年前夕,發表內閣聲明就殖民統治朝鮮半島給韓人帶來的巨大損失和痛苦作出反省和道歉。除南韓官方表示受落,日本政界和輿論對菅直人此舉頗有微言,南韓民間也普遍認為菅直人欠誠意。在中國與美韓因軍演而關係吃緊之際,菅直人僅向南韓道歉的舉動,被人貼上聯韓制華標籤。

菅直人要證明民主黨在處理日韓關係方面有別於自民黨,無可避免觸碰到日本在朝鮮半島建立殖民統治的歷史,條約合法性、領土主權爭議、歷史文物歸還及賠償殖民統治受害者等問題自然一擁而上,菅直人不可能一次過解決所有問題,道歉注定不討好,更何況他的道歉有保留。

避開獨島爭議

菅直人的道歉似乎比前日相村山富市和小泉純一郎更有誠意,即首度承認殖民統治違反韓人意願,還表明願意歸還《朝鮮王室儀軌》等典籍,但對《日韓合併條約》的法律地位問題,菅直人始終未有正面回應。正如南韓《朝鮮日報》指出,以獨島問題為例,於一九○四年簽署的第一次《韓日條約》剝奪了大韓帝國財政權和外交權,日本據此作為獨島一九○五年被納入日本領土的根據,若日本承認一九○四年至一九一○年納入殖民地的過程存在強制性,日本主張獨島主權的根基就發生動搖。

前日相安倍晉三批評「歸還文物會引發各種個人賠償問題,後患無窮」,在在反映菅直人今次道歉如同玩外交走鋼線把戲,左右搖擺險象環生。菅直人不忘給自己張起安全網,他不選擇在八月十五日朝鮮光復紀念日當日道歉,相信是不想令道歉變成外交謝罪。

菅直人首相寶座還未坐暖,他領導的民主黨就在參院選舉大敗而回,民望不振的他冒着被右翼勢力口誅筆伐的風險向南韓道歉,展現出「不惜賭上仕途、也要貫徹民主黨承諾」的政治決心。部分人認為,菅直人只向南韓道歉,不無拉攏南韓共抗中國的戰略意圖,但也有專家認為不宜妄下判斷,蓋日本民主黨也想在美國和亞洲之間扮演橋樑角色。

無論菅直人實際上有何盤算,日本要解開昔日侵略行動遺下的外交死結,除有賴個別政客的決心,還要看整個民族的意願。像西德總理勃蘭特的「華沙之跪」何時才會在亞洲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