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山突掛冠求去 日政局何去何從

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昨日突然宣布辭職,在任不足九個月就掛冠求去。鳩山帶領民主黨打破自民黨差不多五十年的連續執政地位,其崛起直至敗亡速度之快令人目眩,真可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而鳩山下台對日本政壇的最大啟示之一,是日本與美國的同盟關係,是政治上的禁區,任何人敢於觸碰,非得焦頭爛額不可。

眾所周知,鳩山及其領導的民主黨在去年大選中打着「改革」大旗,其中在外交上主張日本走更獨立自主的路,鳩山甚至揚言長遠目標是建立類似歐盟的「東亞共同體」,這種觀點在具體政策中的其中一項體現,乃是爭取推倒自民黨於○六年與美方訂定關於沖繩島普天間基地的搬遷協議;惟上台後始知這張政治支票實在很難兌現,直至最近,美方僅答應將軍事基地遷至名護市美軍施瓦布軍營周邊,整件事以「日方讓步,美方勝利」告終。

觸碰日美同盟關係大忌

鳩山在解釋辭職決定時不諱言,主因之一是未能妥善處理沖繩島美軍基地搬遷問題。事實上,鑑於參議院選舉逼近,鳩山支持率已跌破兩成,再留下來只會成為民主黨負資產,及時抽身而去未嘗不是「止蝕」之舉。問題是,普天間問題之所以鬧得不可收拾,主要是因為鳩山政府無法提出令華府感到滿意的替代方案,因此,除非民主黨宣布在普天間問題上立場退卻,否則無論誰接手這個爛攤子,都很難走出困局。

必須指出,沖繩駐日美軍基地是美國在東亞和太平洋部署的重要棋子,戰略地位舉足輕重,鳩山以至民主黨以為可以單方面「先斬後奏」,製造既定事實,無疑是錯估形勢。更重要的是,維持美國對日的軍事保護,尤其是核保護傘,在日本國內也有一定民意基礎,這從鳩山以往發表相對「反美」的言論,立即遭到國內媒體口誅筆伐可見一斑。

從美國立場出發,日本既有享受軍事保護的權利,便有容許美軍駐紮的義務。美國前國務卿阿米蒂奇就曾說過,「較對等的關係,就是日本在艱巨的國際事務上多點承擔,或許就在防衞上多出點錢吧!」美方在普天間問題上寸步不讓,奧巴馬甚至在早前舉行的核安全峰會上公然給鳩山難看,僅在峰會期間撥出十分鐘進行會談,正是華府看穿東京底牌,說穿了無非是誰怕誰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