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背後放槍 中國以德報怨

中國領導人訪日期間稱讚兩國關係「融冰化春水」,又稱中日互為夥伴並非對手,宣布啟動東海共識換文談判。中國以德報怨,對日本大打感情牌,但日本頻頻搞小動作,以華為敵,雙方立場南轅北轍,難有交集。

中國領導人今次訪日之際,正值日本政壇多事之春。社民黨決定退出聯合政府,鳩山政府內憂外困,危在旦夕,中國領導人此刻訪問東京,相當於在為一個深陷政治危機的首相和執政黨站台,極易被人利用。這種現象以前也曾發生過多次,無論是安倍、麻生,還是福田時代,中國領導人每次訪日不久,日本首相就告下台,中日雙方簽訂的協議因此成為空頭支票。

其實,在中國領導人訪日之前,日本已多次向中國發難,先是指摘中國的核政策不透明,要求北京承擔核裁軍的義務;其次是鳩山高調宣布《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挑釁中國主權。日本不僅對中國動口,而且有實際行動,重新設定沖繩縣與那國島周邊的防空識別圈,把穿過該島上空的飛行物防空識別圈擴大到靠近台灣一側的海面上。

面對日本的無理指摘與挑釁,中國本應奮起千鈞棒,澄清萬里埃,有理有節地進行反擊,但如今卻猶如唾面自乾,笑嘻嘻跑去日本訪問,大談「融冰化春水」,似乎日本侵犯的是別國的利益。這種掩耳盜鈴式的態度,令人感嘆。

一讓再讓 利益失守

子曰:以德報怨,又以何報德?既然北京能夠如此寬容地對待日本的指摘,其他國家自然會爭相倣效,齊來揩油;既然罵一罵就能使北京讓步,又有誰會來與中國交真心朋友?環視全球,中國的鐵桿朋友已經所剩無幾,過去把中國抬入聯合國的老朋友們早已散盡,而新結識的西方大國全然只認錢不認人。須知,中國外交表面看上去一片和諧,但這種和諧是以利益失守作為代價。

再看今次中日首腦會晤的所謂成果,更是向日方傾斜。雙方簽署的涉及食品安全、節能環保、電子商務等領域的合作文件,其實都屬細枝末節;雙方重建總理熱線也只是形式上的安排,只會有利於日方對中方施加更多壓力。至於所謂「中日戰略互惠夥伴關係」,更是既無戰略也無互惠內容,不過是鏡花水月一場空。

中國對日本以鄰為伴,而日本對中國以鄰為壑。中國的市場,日本要搶佔;中國的釣魚島,日本要霸佔;中國的海軍,日本要監控。日本一方面借助中國恢復經濟元氣,一方面又充當美國遏制中國的前哨站;一方面不肯深刻反思侵華戰爭的罪過,一方面又要中國核裁軍。日本對華關係中的政治分裂症,制約了中日關係的發展,但北京對日本一忍再忍、一讓再讓,似乎日本的挑釁只是肢體之傷,而不是心頭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