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加強管理流動人口,推出被譏諷為「現代圍城」的有爭議措施。對於流動人口多於常住人口的「倒掛村」,當局認定環境差、治安劣,決定實施封閉式管理,修建圍牆、安裝大閘、規定人車持證出入,並考慮統一安裝攝像鏡頭,實施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監控。
這種人造圍城,被網民譏諷為「當代集中營」,而住在裏面的老百姓,則猶如生活在攝像鏡頭下的難民,不僅人格受到歧視,而且人身自由亦變相受到限制。當局人為地將公民分成三六九等,這如何建設和諧社會?
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大趨勢,每個大城市的周邊,譬如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地,都有不計其數以流動人口為主的聚集地,如果這些地方都採取類似人造圍城的方式進行管理,神州大地豈不是處處集中營?數千萬的流動人員又有何希望可言?
對流動人口的管理的確是中國城市管理的一大難題,這些位於城鄉結合部的外來人口聚集地也多是罪案的孳生地、社會矛盾的衝突地,但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並不是流動人員本身,而是社會的不公平與不公正。假如政府能夠及時提供經濟適用房或廉租房,讓這些人口分散居住,為他們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及醫療、教育待遇,又何至於對他們視若虎狼呢?
綜觀歷史,流民起義是歷代王朝的噩夢,除了外族侵略,幾乎中國所有朝代都是被流民所推翻。一部中國古代史,其實是一部流民反抗史,因此,歷代統治者對流民的防範從來都是毫不手軟。依靠工農起家的執政當局,自然對歷史不會陌生,所以,對流民管理相當緊張。
較早之前,有媒體披露,在北京西北郊的唐家嶺一帶,居住着上萬名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外地大學生,這些人居住在極其簡陋的房屋中艱難度日,有全國政協委員前往探訪時,不禁為這些落魄大學生的困境而流淚。但這樣一個流浪大學生聚居地,在當局眼中也是一顆定時炸彈,不久即以舊城改造為名將其拆遷。
然而,光通過建圍牆進行集中營式管理,或者通過強制拆遷驅散流民,都不過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根本是治標不治本,甚至會進一步激化社會矛盾。對政府而言,關鍵是要給所有公民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建立一個惠及全民的社保體系,以有形的保障消除每個人心中的不安與恐懼,以平等的機會打消每個人犯罪的衝動。這比建多少圍牆、安裝多少攝像鏡頭都強。
這幾年,當局將維穩當作壓倒一切的任務,不斷加強高壓控制,卻根本不願探究產生不穩定因素的根源,因此也就無法對症下藥,真正解決問題。全國公安系統每年的費用高達六千多億元,如果將這些錢用在解決弱勢群體的不公正待遇上,真正鑄劍為犂,又何至於像現在這樣遍地烽煙,各級政府又何必成驚弓之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