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內地九成六的醫院屬於公立醫院,其中八成醫療資源集中在大中城市,縣鄉村三級醫院的服務能力很差,迫使基層百姓湧向城市,大醫院從掛號到就診、檢查到化驗都要排長隊,看病難,看病貴,公立醫院改革被認為是醫療改革中的「重中之重」。
早年政府對醫院投入不足,財政撥款不夠醫生護士出糧,當局在前次改革中允許醫院藥品加成,以藥養醫,即允許藥品入院後加價一成五甚至更高,差價部分用於員工工資獎金及醫院基本建設,結果造成多開藥、開貴藥氾濫成災,「治個感冒六百元」、「住院一次,破產一次」現象比比皆是。
今次改革,當局決定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改由財政補貼,此舉可令普通病人稍有受惠,但對解決民眾「看病貴」幫助並不大。首先是政府究竟按甚麼比例補貼藥價,如果保持現有的加價一成五水平,實際藥價難以下降,如果低於現有水平,藥價可能不跌反漲,公立醫院還會將差價轉嫁到病人身上,豈不是舊瓶裝新酒。
補貼有限 藥價難降
其次,全國有成千上萬家公立醫院,家家都要靠政府藥品補貼,各級財政有沒有能力支撐?官方統計顯示,去年全國衞生總費用逾一萬六千億元,人均衞生費用一千二百元,衞生總費用佔GDP比重近半成,其中一大塊屬於藥品費用,支出十分龐大,一旦政府不堪負擔藥品補貼,改革又要半途而廢,老百姓只能繼續捱貴藥。
其實,造成內地藥價昂貴的重點並不在醫院一成五的藥品加成上,現有藥品價格中的生產成本僅佔三成,經過銷售商層層轉銷提成、醫生回扣、配送成本等環節,藥品在進醫院前價格就已翻倍,有的甚至翻至十倍。當局僅取消醫院的藥品加成,不對腐敗叢生的流通環節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檢芝麻丟西瓜,對於降低藥價的作用可謂微乎其微。
除了藥貴,各種檢查費和手術費飛漲也讓百姓怨聲載道。當局取消醫院藥品加成,固然可以部分地緩解「看病貴」,但怎麼解決基本醫療需求之外的疑難雜症、重症治療等難題,為民眾提供醫保及有效救助等公益服務,公立醫院改革不能迴而避之。
公立醫院改革乃至整個醫療制度改革成功與否,最終還是要看病人能否受益。前次改革全盤引入市場機制,一棋走錯,全盤皆輸,看病難,看病貴,令改革盡失人心,代價十分沉重。今次改革能否徹底放棄「與民爭利」的指導思想,真正為民眾創造福祉,對為政者將是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