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河南省紀檢部門日前披露,在過去五年中,全省有二十二名縣委書記因貪污受賄被查處,此消息引起政壇震驚,然而,這種現象並非河南獨有,放眼全國,縣委書記腐敗的醜聞比比皆是。在安徽,僅以阜陽為中心的皖北地區,就先後有十八名縣委書記因買官賣官等問題中箭落台。難怪有人驚呼,縣委書記職務成了腐敗的「重災區」。
「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在一黨專政制度下,地方黨委書記享有很大的權力,而縣一級山高皇帝遠,縣委書記更儼然土皇帝,上級監察部門鞭長莫及,在縣內人人視其為「老闆」,擦鞋還來不及,哪敢說個「不」字。欠缺監管,加上世風日下、物欲橫流的大環境,縣委書記貪污受賄便成為普遍現象。
縣委書記一手獨攬人權財權,搞權錢交易易如反掌。例如河南省南召縣縣委書記劉建國,把全縣大小官員的任免權掌握手中,待價而沽。近年廣東不少縣委書記透過賤賣國有企業,大肆收取回扣,中飽私囊。縣委書記包養情婦,進行權色交易的例子更是不勝枚舉。
對症下藥 方能治本
中央對愈來愈嚴重的縣委書記集體腐敗問題,顯然已有所覺察,近期更推出一系列針對性的政策,一是把縣委書記職務由正處級升格為副廳級,並由省委直接任命;二是財政上省直管縣。
這些政策都旨在提高縣委書記的地位,鼓勵他們「打好這份工」,可惜沒有對症下藥,不但無法阻止縣委書記走向腐敗,反而會令問題進一步惡化。
事實上,縣委書記腐化墮落,往往不因為權力不足,恰恰相反,是因為缺乏制約和監管,而實施新政策後,這種權力過分集中的弊端更有所強化。縣委書記成為縣領導層中唯一副廳級官員,與其他成員的級別差距進一步拉開,班子內更沒人敢向他提不同意見。省委收回縣委書記任免權,財政上又改由省直管縣之後,地、市當局對縣委書記的監管權大大削弱,縣委書記更加無王管,為所欲為。
在中國政治體制中,縣是極為關鍵一級,縣級領導人的質素關乎政局穩定和經濟發展。因此對縣委書記集體腐敗問題,當局絕無掉以輕心的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縣委書記的貪污腐敗直接傷害民眾的利益,官逼民必反,近年各地不少群眾性抗爭事件,都是針對縣委書記的。當局若不對症下藥,從制度上解決縣委書記腐敗問題,形勢只會日趨惡化,後果堪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