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大學賣地還債 變相掠奪國資

最近,內地不少瀕臨破產的大學紛紛賣地還債,其實,這些土地都是國家無償或者低價劃撥的教育用地,變賣後成為商業用地,轉手之間,土地升值幾十倍,這相當於變相掠奪國有資產。

據內地媒體報道,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近日宣布,由於營運費用入不敷出,準備出讓六十畝土地;而此前位於河北秦皇島的燕山大學也表示,準備將過去徵用的三千七百畝土地大部分出讓,以籌集辦校經費。賣地還債,成為內地高校解決財務困難的法寶,但由此引發的爭議也此起彼伏。

過去十幾年,內地高等教育大躍進,教育部鼓勵各大高校擴招併校,很多大學師生人數擴大好幾倍,校園面積不斷翻番,各項基礎建設大幹快上,但與此同時,很多高校因此背上了沉重的財政包袱。有一項統計顯示,全國各大學的負債總額已超過二千億元人民幣。

負債纍纍的內地大學早在兩年前就開始醞釀賣地,吉林大學首開先河,當時的教育部長周濟對此大為讚賞,並出言鼓勵,卻遭到國土資源部的全力狙擊,稱所有高校必須按照現行法律規定,劃撥土地轉讓或改變用途要經國土資源部門批准,土地出讓收入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低徵高賣 殘民自肥

教育部與國土資源部之間相互打口水戰,其實是利益博弈。按照現行內地法律,高校用地大多為國家劃撥的教育用地,若要轉讓或改變用途,必須依法報批,大學並無權利處置這些土地,因為這中間涉及巨大的經濟利益。

以燕山大學為例,當年所徵用的土地大部分是農民的集體用地,每畝土地的徵用只花了不到六萬元,但如今改變用途,進行地產開發,每畝土地漲到一百三十萬元,幾年之間地價翻了二十多倍,這讓當年低價出讓土地的農民自然憤憤不平。

大學盲目擴張、高額負債,這本身已是決策失誤,如今再以還債為名,變賣教育用地,掠奪國資和百姓利益,更是錯上加錯。不過,在巨大的利益誘惑面前,國家法律和國土資源部的禁令被大學當作白紙一張,根本無人理會。事實上,內地很多地產項目,本身就是打着教育為名四處徵地。最近幾年,各地不斷湧現出大學城,但其中不少是掛羊頭賣狗肉,名不副實,成為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們殘民自肥的工具。

如果大學賣地還債這歪風得不到遏制,勢必助長大學更加瘋狂徵地,同時又會毫無節制地賣地,畢竟徵地與賣地之間的高額差價,讓很多大學校長中飽私囊。中國教育市場化改革進行了多年,成果乏善可陳,反而培養了一批學霸、學閥、學貪,他們不學無術,卻附身在大學裏,不斷吮吸民脂民膏。這樣的教育體制如何能夠培養出大師?又怎能指望其實現教育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