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法軍阿國中伏 戳破和平假象?

去年八月法國駐阿富汗部隊在當地中伏,並造成十名士兵死亡,事件引起軒然大波,不僅進一步加劇法國國內的反戰情緒,更意外地觸發意大利政府和英國《泰晤士報》的一場口角。

《泰晤士報》昨引述阿富汗北約聯軍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指發生意外的薩羅比地區原本由意國軍隊駐防,去年七月法軍前往當地交接。然而意軍方卻沒有告知法國盟友,意情報部門在過去一年內,用了數以十萬計美元賄賂當地武裝分子,結果法軍在裝備和人員配置等方面出現了錯誤,低估了當地局勢。該名官員並向《泰晤士報》透露,美國曾就意方賄賂武裝分子的做法,提出外交抗議。

意總理貝魯斯干尼辦公室發表聲明,指控報道毫無根據,強調意大利政府對「賄賂」事件從不知情,亦不會允許這些事發生。《泰晤士報》隨即刊出一篇名為「貝魯斯干尼迴避賄賂醜聞」的報道加以反駁。

美方態度甚為謹慎

這宗「賄賂門」醜聞是否屬實,目前尚難定論,但美國的態度卻頗堪玩味。對於報道指華府曾就意大利賄賂武裝分子一事提出外交抗議,美國駐羅馬大使館拒絕評論,發言人接受美聯社訪問時強調,「不會評論未經證實的對話」。「賄賂門」一旦證明屬實,將引起意、法兩國外交風波,並進而影響北約阿富汗聯軍的團結,美方這種謹慎態度可以理解,更何況美國國內對《泰晤士報》形容的這種「金錢換取和平」做法,亦正在進行熱烈討論。

美國總統奧巴馬目前正為增兵阿富汗問題頭痛不已,不少反對增兵的人士公開提出「金錢換取和平」的方案。《時代》雜誌國防新聞記者羅伯茨指出,阿富汗塔利班中有七成是「經濟武裝分子」,他們並沒有堅定的理念,誰出的錢多就願意為誰服務。羅伯茨估計,要維持一支一萬五千人的部隊,正規美軍每天要花費一億六千多萬美元,利用「經濟武裝分子」,則只需三十萬而已。

事實上,以金錢換和平的做法早有先例。美軍年前曾出錢僱用伊拉克的遜尼派武裝分子打擊阿蓋德,並取得一定成功。正如北約官員所講「買通當地武裝分子,用非暴力手段來鎮暴無可厚非,但如果不向盟友互通聲氣,那未免太荒謬了」。或許在政客心目中,「金錢換取和平」主要涉及效益問題,而非道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