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節日報喜不報憂 貪官污吏樂悠悠

「十‧一」緊連中秋,內地黃金長假連放八日,舉國上下東西南北一派濃濃的節日氣氛,各類媒體奉命停止刊發有關反腐內容的報道、文章,許多網站也毫不留情地封殺相關言論帖子,據稱此舉是為了保證節日期間的安定團結和社會穩定。不過,輿論可以停火,腐敗不會消失,貪官豈能安分?意識形態主管當局以鴕鳥政策應對「節日腐敗」,其實是放棄戰線的逃兵行為。

今年正逢甲子閱兵之慶,當局希望媒體輿論配合維穩,不要添亂,似可理解,但過頭就陷入荒謬。為了維穩,只能唱好不能講衰,連反腐報道和百姓揭露貪腐惡行的正義之聲都不容發表,要承擔這個社會責任,對媒體來說不只沉重,簡直荒唐。

說到底,社會穩定與否同媒體輿論沒有直接關係,貪腐橫行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媒體沒有反腐報道、評論和聲音,社會難道就能穩定?腐敗就能自動消失?這未免太天真了吧?為了穩定,連反腐都不能說、不敢說,實在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

其實誰都知道,節假日從來都是官場腐敗高發期、頻發期。假日賦閒,人情往來,讓行賄者有了理由,讓索賄者有了機會,官商之間送收錢財禮物的現象十分普遍。雖然近年紀委監察部門逢節發文,提醒官員潔身自愛,但「節日腐敗」愈演愈烈。據內地反貪部門統計,在近年被查的貪官中,九成五有「節日收禮、收紅包」惡行,個別貪官收受的巨額賄款四成來自節假日的「禮尚往來」。

節日腐敗 變本加厲

這是因為,在「節日人情」的掩護下,權錢交易、買官賣官的風險成本要較平日來得低,送者理直氣壯,收者心安理得,「以禮代賄」才會氾濫成災。安徽省委原副書記王昭耀在任時,每年春節、中秋期間通過老婆在家中收受官員「過節費」,每次少則三千元多則一萬元,幫助這些官員晉升職務。河南西華原縣委書記欒蔚東在任期間索賄收賄三百三十多萬元,其中春節、中秋收受「節禮」八十多萬元,平均每個節日收禮近八萬元,送禮者包括全縣所有鄉鎮的一把手,案發後他在法庭自辯稱,收受禮金屬人情往來,不能算是受賄。

事實上,今年「十‧一」長假的「人情」行情與往年並無不同,官場何曾清廉為民,貪官怎會安分守己。據網民反映,長假期間大中城市車水馬龍,滿載禮品的公務車迎來送往,絡繹不絕,好不熱鬧,而動輒十萬八萬元的「金馬甲蟹」、「天價月餅」,以及打正「建國六十年」旗號的高檔紅色禮品銷路不俗,加上用公費購買的各種消費公費卡滿天飛,高檔、畸形消費依然熾熱,消費者非富即貴,多有腐敗之嫌。

既然貪腐依然猖獗,媒體輿論就應「鐵肩擔道義」,劍指貪官,炮轟醜惡,伸張正義,豈能遮遮掩掩,報喜不報憂。須知愈是文過飾非,政權基礎愈是脆弱,套影片《建國大業》中蔣中正台詞,「腐敗已經到了骨頭裏,反是亡黨,不反是亡國,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