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已無英雄 惟有權錢二字

一年一度的內地高考大幕即將拉開。從往年經驗看,高考前後這段時間,各色人物將相繼登場,上演一場令人眼花繚亂的高考腐敗大戲。

實際上,今年的高考腐敗大戲早已開演。最先登場的是官員子女冒名頂替上大學。明明是別的考生考過了分數線,一些官員卻能繞過重重程序,將自己的子女送進大學校門,那些被頂替者大都是農民子女,他們要麼回家務農,要麼來年再考。如果不是偶然事件導致問題曝光,他們將永遠都不知道自己被別人冒名頂替了。

權貴子女高考加分暗箱操作也相當普遍。浙江紹興參加航海模型測試而獲加分的十九名考生,其家長不是當地政府官員就是學校教師。面對公眾質疑,浙江有關部門竟然還堅稱其中沒有腐敗,結果惹得全國人民發笑,難道天下竟然會有如此巧合的事情嗎?這種辯解分明就是侮辱全國人民的智慧。

其實,浙江還僅僅是一個縮影,當下高考設置了五花八門的加分項目,但幾乎無人知道這些加分如何操作,全由官員暗箱操作,當人們看到結果時,已是木已成舟,無人能改。

考場舞弊 裏應外合 

可以預見,隨着高考的進行,接下來還會有各種猛料爆出。比如,每年高考,各地都會爆出考場舞弊案,這些舞弊案中,高科技手段應有盡有,作弊程序組織嚴密,絕非高中生所能做到,如果教育機構中沒有內應,也絕難實現。再比如,每年都爆出的保送生腐敗案中,眾多成績乏善可陳的權貴子女卻得以免試上大學。

表面上看,為保證高考順利進行,當局也制訂了很多監管制度,但為甚麼還會有這麼多的腐敗問題?原因很簡單,當局制訂的監管制度基本上只管百姓,卻不管權貴。縱觀形形色色的高考腐敗,無一不是權貴所為,無一不是權貴子女受益,無權又無錢的百姓子女只能檢拾他們的一點殘羹剩菜。

即使在封建時代,為保證公平,給讀書人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歷代封建王朝都對科場舞弊案嚴厲懲處,動輒上百官員為之掉腦袋。清朝雍正年間一場科舉舞弊案,當朝宰相張廷玉的兄弟都被砍頭,上百人受牽連。但在現在的中國,在金錢和權力面前,各種制度形同虛設,全被權貴玩弄於股掌之間,而很少有人為之受到懲處。這樣下去,高考腐敗又怎能禁止。

高考不僅是當下最重要的人才選拔制度,也是維護社會公平的關鍵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這個環節出了問題,將動搖整個社會根基,不斷爆出的高考腐敗,卻正一點一點的蠶食着人們對高考的信任。當國民對高考失去信任之日,也將是整個社會陷入混亂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