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向一場未知的奧運 陳晞文鄭俊樑為等待重新下定義
「不行動,直到期盼的人與事出現。」這是「等待」在字典裏的解釋。滑浪風帆的世界總在等,等風,等浪,等時機,動輒數小時。而疫情來襲,鄭俊樑(Michael)和陳晞文,等訓練,等比賽,等一場充滿未知的奧運,轉眼經年。但對於等待,他們自有一套定義……圖/文:許思彤、余樂詩
彷彿很遙遠的事,去年初鄭俊樑和陳晞文勝出港隊內部遴選,準備再度踏足奧運,沒來得及慶祝,就遇到疫情,也因為疫情,這天我們才會坐在大美督的餐廳,吃一頓便飯。
「風帆通常1月開季,6、7月結束,9、10月又會舉行一些亞洲賽,因此每年只有暑假和聖誕節留在香港。這種生活,從我當全職運動員起,已維持10年了,晞文更長。」Michael說。長期南征北討,難免有倦怠、想家的時候,卻沒想到會變成奢侈:「這年感覺完全不同,很想出國比賽,當旅行都好。」不只比賽,體院曾因疫情「封院」,他們甚至無法下水訓練,光靠跑步、踩單車維持體能。
因李慧詩一句話保初心
早前電視、報章充斥着奧運取消傳聞,即使閉起眼睛,也會聽見親友「你仲有冇得去」的慰問。所有等待,到頭來可能是一場空,如何不受影響?「有些人會不知所措,不知應否繼續訓練,但我不會。總擔心萬一取消,萬一舉行呢?到時候沒準備好,會更懊悔。」Michael回答。
但晞文沒那麼淡定,是「牛下女車神」李慧詩的一句話,改變她的想法:「我記得Sarah在某次訪問中,被問到奧運目標,她說:『能參加已是奇迹。』她提醒了我保持感恩的心,奧運舉行固然值得慶幸,就算取消,我已拿到資格,也有個交代。」
記得某次訪問晞文,我們開玩笑說,她與奧運「八字不合」:曾在集訓撞船,斷了5條肋骨,切除整個脾臟,兩個月後復出參加倫奧(2012),仍獲第12名;也試過失落港隊內部遴選,把里奧(2016)席位拱手相讓,一度萌生退意。「很多事情以為放低了,但隨着奧運愈來愈近,好像有『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般,會不斷回想,告訴自己真的別再撞船,別再受傷了。」對晞文來說,這屆奧運意義非凡,不但承載了「9年來無數經歷和情感」,更可能是她的「最後一舞」。
為東奧練多舊板一年
東奧後,「iQFoil」就會正式取代「RS:X」,成為滑浪風帆指定器材。晞文坦言,目前港隊只剩她和Michael使用RS:X,其他隊友已放眼亞運,甚至來屆奧運,改用iQFoil。「奧運延期一年,意味我要多練舊板一年,少練新板一年。前陣子我試玩了iQFoil,已被隊友拉開一段距離。」港隊競爭原已激烈,在此消彼長的情況下,再勝出選拔,談何容易?「而且我30歲了,計劃年底結婚,這大概是最後一屆奧運。」Michael則明言,會競逐明年亞運,再視乎狀態,決定去留。
逾10年的職業生涯,從等風,等浪,等時機,到等訓練,等比賽,等一場充滿未知的奧運。「若讓你們編寫字典,會怎樣解釋『等待』兩字?」我問。晞文沉默半晌:「等待,是一個比結果重要的過程。運動員以目標為本,但到頭來,我最常想起的,並非贏了哪個比賽,而是過程中結交的教練、隊友和選手。例如我和阿英(總教練陳敬然)老是吵架,但臨近退役,我總慨嘆往後生命裏再沒教練的角色……」套用Michael的話,是「活在當下」,珍惜身邊人也好,努力邁向期盼的事也罷,反正不是傳統定義的「齋等」。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