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呼即應:重複用油招惹致癌物 東呼即應教分辨變質
湧酸饐味已屬氧化 現深色泡沫勿再炸
本港食肆及路邊攤檔常用「萬年油」炸食物,四川亦有火鍋店回收顧客吃剩的「口水油」,再炮製火鍋湯底奉客。家庭醫生向《東呼即應》表示,食油重複高溫煮食,會產生多種有害物質,除了會引致胃癌、大腸癌等癌症,亦會增加患心臟病及中風等疾病風險。至於口水油的毒素更多,比「萬年油」更惡劣。有專家分享實用貼士,教人分辨變質食油,如用作烹調高脂、高蛋白質食物,食油炸一兩次就不能再用。
不少市民假日喜歡北上「搵食」,但挑選食肆就要小心,因為有食店會用油重複翻炸食物。內地有賣炸雞的女檔主在網上發布短片,標榜自己攤檔的食油使用了5日都不會變黑,更大方分享食用油的配方。除萬年油外,去年12月四川南充一間火鍋店,被揭發回收顧客吃剩的口水油重製火鍋湯底,再提供給其他顧客食用,經調查後發現該店的口水油已使用超過一年。
脂肪變反式 增患病風險
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萬年油跟新鮮的天然油有很大差別,因為經過高溫煮食,氧化過程會讓脂肪酸氧化,進而產生游離基、過氧化物,還有各種有害物質,包括丙烯酰胺和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質,這些物質有機會引致癌症。在氧化過程中,會讓脂肪變成反式脂肪,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心臟病及中風的機會也會較高。同時亦會引致不同癌症,例如腸道方面的胃癌、大腸癌和食道癌,有文獻提到罹患肝臟、胰臟、乳癌和肺癌的風險也會大大提升。
高溫僅能殺菌 難清毒素
林提到,口水油其實跟萬年油差不多,不過更惡劣,因為口水和食物渣滓會令有害物質的害處更難以估計,具致癌物質或直接引致發炎的物質,同時反式脂肪也會更高。在高溫烹調過程,一些病毒細菌也許會被消滅,但內裏的毒素就像垃圾,當人吃了可能會即時腸胃不適。口水油比萬年油有更高的風險引致癌症,例如心血管疾病以及肝病等。
至於市民在家炸食物後的油若有油饐味能否再用?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食品及健康科學學系助理教授蔡少薇稱,油饐味是當脂肪加熱處理或者放得太久,就會進行氧化作用,當油脂上的不飽和脂肪的化學結構,與空氣中的氧氣進行反應,接觸到空氣或高溫或水分,就會進行酸敗作用,變得有酸味、饐味。如果重複多次使用,油就會變深色甚至黑色,另一方面,油的黏稠度即「穊」,也會愈來愈黏稠,重複炸不同類型的食物,有些油也會出現泡沫,這些都能夠反映油已經氧化和變質。
蔡又提到,如果真的要重用油,最好是隔開渣滓,因為高溫油炸時,蛋白質會分解產生有害物質,例如雜環胺(HCA)。所以一般炸魚類、肉類,這些比較多水分、油脂和蛋白質的食品,建議食油炸一兩次後就不要再用。
有人認為植物油比動物油健康,不過蔡指很難籠統地概括,即使是植物油,例如大豆油或粟米油等,經過高溫及重複使用,氧化程度也會較高。相反動物性油脂是以飽和脂肪酸為主,使用上的穩定性相對較高,沒那麼容易氧化。但另一方面,則會增加壞的膽固醇以及心血管疾病風險。
本文連結 :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要聞港聞/odn-20250321-0321_00176_221/東呼即應:重複用油招惹致癌物--東呼即應教分辨變質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