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赤字擺在眼前 發債度日谷基建發展

【本報訊】財金官員早前交代財政狀況,預料本年度財政赤字為1,000億元左右,相隔一個月又作調整,指政府需檢視部分範疇的開支結構,預料在不同因素疊加和累積影響下,計及發債所得後,今個財政年度的綜合赤字會在1,000億元以下。該官員強調改善公共財政的關鍵在於「開源節流」,而政府策略是以「節流」為主,當局亦會把工務工程按緩急輕重排序,並調整推行時間。
財金官員昨在網誌中解釋,過去連續兩個財政年度都出現赤字,主因包括疫情導致的巨額開支、高息環境和地緣政治影響資金流向、遏抑本地資產市場,繼而影響連帶的相關收入,又指去年預算案提出「財政整合計劃」,包括在今個及未來兩個財政年度,每年各削減百分之一的經常開支,而政府需檢視部分範疇的開支結構,預料在不同因素疊加和累積影響下,計及發債所得後,本年度的綜合赤字會在1,000億元以下。
資助計劃料成「開刀」對象
面對公共財政的挑戰,該官員強調改善公共財政的關鍵在於「開源節流」,而政府策略是以「節流」為主,首要是在維持及改善公共服務的前提下,管控經常開支增幅;衡量不同的「開源」選項時,則要兼顧社會實際狀況,不能操之過急,避免削弱經濟恢復的動力。
該官員指當局會把工務工程按緩急輕重排序,並調整推行時間。北部都會區及其他與經濟及房屋發展相關的工程項目,會優先獲投入資源;當局亦會善用發債和公私營合作等模式,利用市場資金推動這些基建項目發展。另外,個別資助計劃所涉及的開支增幅,對政府財政構成顯著的長遠壓力,這些計劃的運作模式無可避免需要檢視,並就此聽到社會上很多不同意見,包括如何讓有關計劃的運作能達致財政上的可持續。
在開源方面,該官員指在衡量不同選項時,當局有幾個重要考慮,包括需要兼顧社會實際狀況,不能操之過急,避免削弱經濟恢復的動力;需要保持香港簡單低稅制的競爭優勢,以及以「能者多付」為原則,盡量減低對一般普羅市民的影響。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