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做好準備工作 建立土地儲備

政府日前公布,負責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的土拓署,已將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提交環保署,後者將按照《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法定程序及要求,進行相關的公眾諮詢和獨立審核工作。
有關消息令部分市民、團體及市場人士產生誤解,以為政府在財赤嚴重、樓市不振及經濟不明朗下,仍全速推展有關計劃,與去年預算案宣布,政府會檢視基本工程緩急優次,適度推遲交椅洲填海工程的說法看似不符。實情是相關初步規劃及環評工作,於3年多前就開始進行,現在只是如期完成了首階段的環評研究。即使有關環評報告之後獲得採納,亦不代表相關填海工程和發展計劃會隨即動工。
筆者理解有部分人認為政府應終止相關環評程序,以至擱置整個人工島計劃,當中包括一些反對填海的環保團體。但筆者一向認為發展與保育可以並存,有關環評程序正是希望在兩者間取得適當平衡,關注團體應以客觀、科學及理性態度審視報告,根據既定程序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及建議,而不是連科學化的研究和法定的公眾諮詢都不支持進行。
有市民憂慮政府的財政狀況,尤其多個位於北部都會區的基建工程及發展項目正全速推行,每項動輒都涉款數百億元,而財政司司長已預告庫房將連續3年錄得上千億元赤字。但如前文所述,完成環評程序不等於要立即動工,人工島填海及相關基建所需的數千億元工程費用,亦不是要在短期內全數由政府支付,可以有多種融資方法及公私營合作模式,善用私人市場的資源以至公眾的參與。
逐步提高居住面積
部分市場人士認為,公屋輪候時間與私樓樓價近年有所回落,《長遠房屋策略》未來10年的建屋目標可望超額完成,加上疫後的在家工作和消費模式轉變,令寫字樓、商場、舖位等非住宅物業需求下降,還有北都的提速擴容發展、美國的持續打壓、內地增長放緩等,質疑是否仍有需要興建人工島。
筆者向來支持、並敦促政府因應市場的最新供求情況,適時調整各項土地開發計劃的緩急先後和規劃用途。但過往十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香港實有必要建立適當的土地儲備;除了用作公私營房屋和傳統的工商業用途,對於推動創新科技及現代化物流等多元產業發展,以至提供更完善的文體旅遊和安老等民生設施,逐步提高港人的人均居住面積,讓市民可以「住大啲、住鬆啲」,也是至為重要。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若現在貿然終止有關前期工作,將來市況逆轉,便可能又要花上三數年時間重新展開各項法定程序,然後才能動工建設人工島與相關基建,令香港錯失發展良機。故此,筆者是全力支持政府繼續進行相關的環評程序及其他必須的準備工作,以便在有需要時於最短時間內展開工程,適時提供土地作各種用途,讓香港的各行各業及市民大眾獲益。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