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反正:卡特後的理想與現實
上回講到,剛以100歲高齡離世的民主黨籍美國前總統卡特,在任內嘗試奉行理想主義外交,希望透過與中國、蘇聯及其他地區的獨裁政權修好,來推動當地的民主改革和改善人權自由狀況。但由於部分主張太過不切實際,加上美國政府內部的現實主義鷹派分子從中攪局,令外界覺得其外交政策矛盾反覆,愈幫就愈忙,有學者將這種現象稱作「卡特症候群」。
卡特角逐連任失敗後,美國以至全球進入了共和黨籍總統列根的盛世時代。列根成功以民主自由作包裝,並通過與蘇共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建立表面友好的關係作掩飾,實質卻奉行軍事威嚇與經濟霸權並重的現實主義外交,最終促使柏林圍牆倒下,蘇聯以至整個共產主義世界被拖垮(雖然蘇聯是在他卸任後才正式解體),美國在二戰後歷時40多年的冷戰中不戰而勝。
之後短暫執政的共和黨老布殊,原本想蕭規曹隨奉行列根時代的政策,但由於其判斷力與執行力較差,加上死對頭蘇聯在他上任後不久便瓦解了,中國的改革開放發展亦受到「六四事件」打擊,令美國的外交政策一時失去了方向。在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把伊拉克軍隊驅逐出科威特之後,老布殊還一度以為現實主義已經不管用,提出了接近理想主義的「新秩序」倡議。
然而,這個以美國及聯合國為中心,其他國家按照同一套規則和平共存、守望相助的所謂「新秩序」,其實只是世界進入多元混亂局面與「新冷戰」之前的短暫前奏,根本並不現實和長久。老布殊未有趁美國還擁有絕對的軍事及經濟優勢時,對重新立國的俄羅斯、遇上挫敗的中國和仍未全面反美的伊朗趕盡殺絕,更埋下了美國加速走向衰落的伏筆。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