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老有所醫:同一種病用不同藥─談談中醫的「辨證論治」

一位媽媽帶着兒子來看病,兩人同樣是患了感冒,兩個都有微燒、頭痛、鼻塞、流涕。一輪常規判斷後,我開出了兩張不同的處方,我給媽媽開出的主方是「杏蘇散」,給兒子開出的主方則是「銀翹散」。
女病人看一看方箋,好奇問:「我們兩人同樣是感冒,症狀也差不多,為甚麼所用的藥物分別那麼大?」她嘖嘖稱奇。
年齡症狀體質有異
我解釋:「中醫有一個特點,亦是中醫學的精髓所在,叫做辨證論治——雖然患染同一種病,但不同的人在年齡、症狀和體質上也有差異,所用的方藥也會不同。當我們收集到病人的所有資料後,會得出一個『證』,我們就依據這個『證』為病人開藥。如果跳離了辨證論治,就等於偏離主幹道,治療效果亦大打折扣甚至無效‥‥‥」
女病人好像突然醒悟甚麼似的:「哦,我明了,體質不同的人感冒時亦會有不同表現;例如我感冒很少喉痛和咳,但我老公感冒就咳嗽連連‥‥‥」
「這個‥‥‥」我笑。
「醫師,最近你有沒有看一段關於一項中藥治療中風的研究,好像刊登於甚麼《柳葉刀》雜誌的?」女病人問。
「當然知,因為在行內頗轟動,亦引來不少無知之徒乘機抨擊我們‥‥‥」我說。
「你估,做這個研究的醫生們,是否沒有做好辨證論治的工夫呢?所以才會得出差強人意的結果‥‥‥如果是,這對中醫中藥也不太公平吧!」她說。
「由始至終只用一隻中成藥作治療,若沒有隨證加減,也真會存在偏差。」我說。
「怪不得你常常叫我不要盲目買中成藥服用‥‥‥還是找醫師進行『度身訂造』好啲!」她應和。
「在沒有醫師的辨證底下,中成藥只可解決一小部分人的問題,不能解決大部分人的問題‥‥‥」
記得我第一年學中醫時,香港剛剛發表了一項研究,指病人在做手術前吃了中藥會引起出血不止,因此建議手術前禁吃中藥。但我在廣州中醫院實習時,就常常見到老師們安排體弱的病人先接受一個月中藥療養才做手術,隨後的手術效果良好,亦沒有研究報告所指的情況出現。這引起我的好奇和追蹤分析,最終結論是:原來香港的這個研究,是由一位對中醫藥缺乏認識的西醫進行的;在有「缺陷」的基礎上進行的研究,結果肯定不會真確。
註冊中醫師陳靜茹
老有所醫計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