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上年度耗逾2億 學者促增中期評估 頻開首長級編外職位 政府「出術」捱批

有議員批評政府頻頻開設首長級編外職位。 有議員批評政府頻頻開設首長級編外職位。
有議員批評政府頻頻開設首長級編外職位。
【本報訊】面對龐大財政赤字,不少議員過往批評政府口講公務員編制零增長,卻不斷開設首長級有時限的編外職位是「出術」。立法會去年批准開設或保留12個首長級有時限編外職位,總開支超過4,200萬元。上個財政年度有關編外職位的年薪涉及2.37億元,按年增長19%。有學者認為財赤下應該善用人手,不應一有新政策便開位,又建議當局對編外職位加入中期評估,檢視開位的成效。
立法會去年批准開設或保留12個首長級有時限編外職位,其中包括3個新開的職位,是處理簡約公屋和簡樸房的房屋局職位,為期兩至6年;引進重點辦公室亦申請開設3個為期3年期的職位,而在2019年開設的大灣區發展專員職位,原本去年到期,政府申請延長多5年。該等編外職位月薪介乎17至28萬元,連福利計,每年開支超過4,227萬元。
龐大赤字 應先考慮調配資源
翻查相關紀錄,政府現時已經有95個首長級有時限編外職位,數目較2023年少了一個,與2022年相比則多了15%。上個財政年度,首長級有時限編外職位的薪金,涉及2.37億元,按年增加19%。
對於政府不斷開設有時限編外職位,有學者指近年政府政策多元、層面廣,確實需要更多人手落實政策,但面對龐大赤字,政府應先考慮重新調配資源,而非一有新政策就新增加職位。
學者又指政府要審時度勢,不能延續以往財政充裕時的做法,否則面對財政壓力,政府就會受到市民批評。有時限編外職位為期兩至6年,該學者指時間不算短,建議加入中期評估,檢視開位的成效,同時增加透明度。
公務員事務局回覆傳媒查詢指有時限編外職位是為應付有時限的工作需求,或協助督導常額職位職務範圍外的特定項目,做法可確保公共資源運用得宜。整體首長級公務員職位數目,佔公務員總編制少於1%。當局強調開設職位的建議都有充分理據支持,有實質運作需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