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減少資源錯配 應對人口變化
筆者向來關注香港的人口變化、老化問題,以及政府公帑與土地資源的有效運作,而兩者往往是相輔相成,互為因果。筆者早前已分析過,政府近年面對財赤,底因是醫療、社會福利及教育等經常性開支增長過急。當中醫療與社福開支增加,很大程度是人口持續老化所必然面對,但教育開支增加卻令不少人疑惑,因為香港的適齡學童人數明明持續減少,不少學校都面對收生不足以至「殺校」危機,為何相關支出仍不斷增加呢?
再窮也不能窮教育,教育是對未來的投資,而不是單純的開支,這個大原則筆者是認同的,尤其對於教學及科研成本較高,但有助香港培育和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的高等教育。惟政府與教育界必須確保有限的公共資源得以有效地運用,避免出現浪費和資源錯配,後者包括土地資源。例如就「殺校」問題,筆者多年前已支持政府以尊重市場選擇、汰弱留強求進的原則,更加大刀闊斧地關掉一些本身經營不善、教學水平欠佳,或因區內人口出現根本變化而嚴重收生不足的中小學,從而節省或更有效地運用有關資源,包括善用因「殺校」而騰空的市區校舍及用地,改作其他更有經濟或民生效益的用途。
當局更可通過類似收購合併的方式,鼓勵一些表現好、受歡迎的學校多收生和多開分校,從而吸納受「殺校」影響的學生、教職員和校舍,產生經濟規模與群聚效應,提供更優質和高效益的教育服務。而不是為求保住弱勢學校或教職員飯碗,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學校縮班減收,不論其質素好壞及是否受到家長歡迎。
對於最直接受到生育率下降影響的學前教育,根據教育局回覆筆者在立法會提出的質詢,過去4年半全港已有88間公私營幼稚園停辦,當中東區和沙田區各佔超過10間。其中18間已停辦幼稚園的原校舍屬於政府物業,大多位於房委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估計是受到住戶人口老化影響。18間空置校舍當中,至今只有4間獲其他幼稚園承接租用,其餘14間的去向,當局則未有交代,相信有部分仍在丟空。筆者詢問政府會否參考內地做法,將部分幼稚園改作長者護理中心,得到的回覆是幼稚園校舍的環境及設施,並非為提供住宿服務以照顧體弱長者而設計,一般而言並不適合作安老院用途。
積極求變 克服困難
筆者作為建測規園界的立法會代表,當然明白有關的建築設計和消防安全等規限,但我們應該改變心態,積極求變,克服困難,善用資源與空間,而不是以種種理由、藉口而不做事。例如將屋邨幼稚園改建作長者的日間護理、社交康樂,或用於照顧其他弱勢社群的社福及醫療衞生設施,又是否可行呢?尤其不少舊區及舊屋邨本身設施不足,改變用途應會受居民歡迎。總好過長期丟空浪費,或花上不少資源和時間,在其他新屋邨不斷加建相關設施,希望當局能積極探討。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