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發展道路
中國以本身的歷史經驗在國際上宣揚,每個國家都可依國情建自己的發展道路,既肯定中國本身的成功,亦同時批判於中國之內和國際上通行的全盤西化,把現代化等同於西化、美國化。這在中國的上百年革命歷程中,有着深刻的教訓。
中國與西方的抗爭便不止於經濟、軍事,而是伸延到最根本的意識形態層面。國家怎樣發展,發展道路涉及經濟結構與政治體制,根本在於利益的分配,這已不是市場觀念的經濟範疇,或管理體制,而是政治經濟學。首先要問利益和資源誰屬,怎樣分配、怎樣再投資。提出發展道路的問題,便超越美國式專業化經濟學的人為設限,而是更重要的問,誰在主導經濟的生產、分配與發展。
國際上能夠把經濟成功經驗轉化為發展道路主張,只有中國,蘇聯已成反面例子。但是,中國並不像歐美帝國主義,宣傳一套於其有利的發展道路,表面上是學習歐美歷史經驗,實則把其中的剝削、壓迫、戰爭因素去除,留下的是歐美企業與國家在政治與軍事霸權底下的營運方法和發展道路。
真的要學歐美發展經濟,便首要倣效其武力壓迫與經濟剝削相結合的做法,例如把歐美殖民化,用奴隸制或強迫勞動力製造原始資本積累和長期的企業暴利。此舉歐美不會容許,其他國家也不應倣效,因其極度的反人類性質。
中國身體力行地提倡的,不是如歐美要求別國倣效,而是主張打破固有思維。每個國家都有其特殊的發展條件、時機與目標,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才符合歷史發展的多樣性、多元化,從多元中更可替世界增添創新機會。
不過,走自身的發展道路,不能成為政治藉口來掩飾不合理的政策、結構與體制。發展的目的是包容性和可持續性,包容便是社會主義的公平公義,不是讓少數人富起來,而是從開始追求共同富裕。可持續性是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的目標,不僅是富裕,而是不會過度消耗破壞自然條件,包括與自然協調的文化體系。因此,美國暴發戶式的消費主義,單為利潤率和規模追求的數量擴張都應被揚棄。
中國的發展道路便不是要如美國一類的奢華性的、高消耗經濟與社會,也不是美國式的GDP主義、金融化,而是中國與東方社會主張人與自然的命運共同體。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