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自殺警號再響 關愛特殊需要

香港學童自殺有不斷上升趨勢,過去10年間,學生自殺人數急增兩倍,2023年自殺死亡更按年增加28%至32宗,企圖自殺個案超過300宗。其中15歲以下女性青少年的自殺率有顯著增長,從前年的0.5上升至去年的4.2;15歲以下男性青少年的自殺率亦上升約六成,情況令人憂慮。最近在一星期內,有同為12歲的一男一女學童自殺,當中男的患有過度活躍症,事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
去年12月起,政府推出學校為本三層應急機制,與學校、家長和社會各持份者攜手合作,及早識別和支援有高風險的學生。不過,自殺學童當中,81%沒有精神問題紀錄,如何識別有自殺風險的青少年,仍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特別是一些平日看起來很積極樂天的學童,他們一樣有自殺風險。筆者注意到,在不同的學童自殺研究和預防策略中,比較少從「特殊教育需要」(SEN)的角度出發,這個空白點導致血的教訓,值得深刻反思。
提高學童抗逆力
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範圍很廣,包括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自閉症譜系、學習及發展遲緩,也包括肢體和器官傷殘等,當中以自閉症及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學生,是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主要類別。在融合教育模式下,教育局會根據特殊學習需要學童的人數,為學校提供學習支援津貼。但此計劃一直受到家長批評,指有關津貼開支不透明,並非完全用在有需要的學生身上,有部分津貼懷疑被調動用於一般教學用途上,導致支援服務不到位。
以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為例,現時醫學認為是由於患者某種神經傳遞物質分泌較低,導致經常有比較活躍的行為而且自制能力較弱。在旁人眼中,他們或許就是特別頑皮的一群,就算經訓示或懲罰,過一段時間便會拋諸腦後,繼續重複之前的行為;他們也會有讀寫障礙問題,導致學習成績不佳,而在各種壓力下,容易導致社交問題、自尊心受挫,有可能發展成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等情緒問題。
說回學校為本三層應急機制,第一層是協助學校及早識別有較高自殺風險或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務求優先為他們提供及時和適當的介入。其中一個關鍵,除了要識別有需要的學生,學校本身也不能成為學童增加自殺風險的因素!雖然普通中、小學增設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支援融合教育,但一般的老師可能仍對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認知和應對能力不足,教育局所謂清晰的訓育指引是否得到貫徹落實?會否有學校因接收過量特殊學習需要學生而導致老師壓力大增,久而久之削弱了對教導學生的耐性,出現不恰當的做法,甚至出現校長師長欺凌問題?這些深層次原因,教育局需作深入研究。
最後,教育從根本出發,除了知識傳授外,重視生命教育、家庭教育、提高學童的抗逆力,才是源頭解決學童自殺問題的王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