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正視千億財赤 嚴控工程開支

香港將面對過千億元財政赤字,而且是將發行的綠色債券、基建債券和銀色債券都計算在內,不算這些「發債當收入」,實際赤字接近政府開支一半,不少人擔心財政儲備會在未來幾年耗盡。
香港經濟的確面對艱難的轉型期。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巨變中,美西方為了維護霸權,會繼續打壓香港的國際地位,而香港正逐步擺脫土地財政的依賴,減少賣地收入,但新的經濟動力如創科、文化產業發展需時,加上種種拚經濟的逆周期措施,財赤自然會出現。我們對香港財政穩健有信心,但也不能佛系對待財赤問題。
有人認為要效法特朗普,成立專責部門大幅削減公務員編制,甚至有人認為要大幅削減教育、醫療、福利開支。激進的措施雖可削減政府開支,但亦會嚴重打擊公務員士氣,影響社會穩定,同時可能牽動私營機構減薪潮,更可能引發滯脹甚至通縮。
全面檢討設計標準
要節流,我認為工務工程的開支有較大壓縮空間。現時每年的政府工務工程開支約900億元,不少工程更出現超支延期,以致香港是全亞洲工程費用最貴的地方,比新加坡高出70%,比上海、廣州、深圳等高出3至4倍。其實過往在立法會財委會,也有不少議員質疑有些工務工程造價高得離譜,但由於工程都是民生所需或地區期待已久的設施,只好含淚投票支持,但在今天的財政情況下,筆者認為要從根源上解決工程費高昂問題,所以我在立法會推動成立了研究工務工程效益成本管理小組委員會,並擔任主席。
在委員會上,我們發現香港建造業工資是內地的3至4倍,但工資只佔成本約三分之一,問題的關鍵在於項目設計審批流程、招標機制、工程管理、顧問公司角色、物料和機器採購等不同流程。筆者建議全面檢討設計標準,防止華而不實和過高的標準要求;亦要引入更具競爭性的投標機制,減低風險溢價,鼓勵承建商使用新科技新技術降低成本;簡化各種審批流程,特別是設計改動,善用資訊科技,減少行政成本。採購方面,可考慮由政府統籌,實施中央採購建築物料,擴大規模效益,以數量換取低價。在良性互動的行政、立法關係下,政府應更詳細交代工程細節和開支分項,立法會應可發揮更大監察功能,為納稅人把好關。
立法會正在審議的《建造業付款保障條例草案》,以改善合約付款條款、訂立爭議審裁機制,相信能有效改變行內「先收款,後支付」等不公平付款條款,條例目標一方面保障工人有汗出有糧出,同時減少分判商的風險溢價,有助降低工程成本。
電影《破‧地獄》有一句對白「生人也需要破地獄」,要打破香港工程高成本地獄,單靠過去「價低者得」的模式明顯已經無效。我們要拋開一些「祖師爺唔鍾意」的包袱和框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真正做到提量、提速、提效、提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