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寒冬無盡頭 明年恐怕愁更愁
時近年尾,不景氣繼續蔓延。香港總商會最新調查顯示,多達44%受訪企業對來年前景看淡,投資亦趨於保守,逾六成預期來年投資水平維持不變,比例高於去年的五成七,另有逾一成擬縮減投資。春江水寒鴨先知,商界向來是鼻子最靈敏的動物,從其「審慎」取態已可知,明年經濟不容樂觀。
香港總商會坦言,企業認為內部及外圍因素不明朗,明年經營前景充滿挑戰。當中包括本地消費下降及營運成本上升,內地經濟復甦步伐沒有預期般快,而且全球經濟並非正在增長,地緣政治亦變得複雜,中美關係沒有修好迹象。凡此種種,皆窒礙企業對明年的營商信心和投資意欲。
調查結果毫不令人意外。儘管商會強調,企業對前景審慎樂觀,但只是說得好聽而已。商會預料今年實質經濟增長只有2.4%,比港府修訂後的2.5%更低,估計明年將進一步放緩至2.3%,可見所謂審慎樂觀,其實是相當悲觀。當然,有增長仍比沒有增長好,但觀乎2021年疫情時期,香港仍能維持5-6%經濟增長,如今社會早已復常,經濟表現竟然比疫情時期更不濟,經濟寒冬何時才見盡頭,思之令人惴惴不安。
港府振興經濟無招,一味要「阿爺」打救,已是不爭的實情。早前「成功爭取」恢復深圳居民赴港「一簽多行」,港官喜不自勝,揚言新措施實施後的首個周六,內地訪港旅客較11月周末平均每日數字增加28.5%,令人振奮云云。誠然,旅遊區街頭人流明顯增多,但只要走入商場一看,不難發現購物的人並不多,商戶紛紛減價促銷,過去大排長龍的名店也是人龍不再。零售業及酒店業均認為「一簽多行」旺丁不旺財,尤其深圳旅客大多不過夜,消費有限,預料其帶來的經濟效益,並不如港府預期那樣大。
屋漏偏逢連夜雨,零售業數字持續跌跌不休,10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29億元,按年跌2.9%,為連續第8個月錄得跌幅。另一傳統支柱產業──建造業同樣榮景不再,過去鮮見的地盤欠薪事件層出不窮,多個承建商傳出財困,開工地盤數字大減。連帶港府賣地收入亦每況愈下,今年首7個月只有37億元收入,遠遠沒有達標,也跟高峰期一年過千億元不可同日而語。
傳統產業發展走入瓶頸,新型產業又未見眉目,產業轉型仍舊十畫未有一撇。港府看重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目前仍在起步階段,而主要用於支持北都等大型發展計劃的基礎建設零售債券,最近推售反應不如預期,原定200億元的目標發行額,最後只有178.5億元認購額,是香港歷來首次有政府債券出現認購不足情況,反映市民對未來欠缺信心。港府財赤達到千億元天文數字,就連發債度日也乏人問津,錢從何來實在令人擔心。
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央明年將採取進一步刺激經濟措施,港股一度應聲反彈,但很快便告回軟。中央大力救市,其實也印證了內地經濟並不好。香港必須奮起自強,不能一味指望「阿爺」打救,否則明年恐怕愁更愁。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