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擱淺大澳終命送 揭帆布袋纏消化系統
大嶼山大澳前晚有一條活體鯨魚擱淺,專家到場經初步評估後,相信牠已經受傷,背部見到有傷口。海洋公園獸醫即時為該條鯨魚打麻醉針,擬作進一步診斷。豈料,該條鯨魚懷疑因身體非常虛弱,在昨日凌晨診斷期間死亡。事後,鯨魚屍體被運到大欖一基地,最後被移送到漁護署大嶼山海岸公園石壁管理站進行解剖,發現鯨魚消化系統內,有一個大型帆布袋,其死因則有待進一步分析。
前晚7時許,一條長約6至7米活鯨魚於大澳岸邊擱淺,漁護署及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人員接報趕往現場。期間,12名大澳居民自發到場,利用浮波及帆布把鯨魚固定,然後拖往較深水的地方。從圖片可見,鯨魚的背部近頭位置,有多個傷口,部分傷口更流血,顯示傷勢頗為嚴重。專家到場後,即時展開拯救工作,並為該條鯨魚注射鎮靜劑,以作出詳細檢查和治療。
專家經初步調查顯示,該條鯨魚頭部的多處傷口,不排除遭蠔殼弄傷。現場消息稱,昨日凌晨時分,專家指該條鯨魚若情況不樂觀,或考慮為其「安樂死」減低痛苦。不過,該條鯨魚在接受治理期間傷重死亡。至昨日凌晨約5時,該條鯨魚屍體被運抵大欖執法部門基地。早上11時許,吊臂車運走鯨屍,移送到漁護署大嶼山海岸公園石壁管理站,讓專家解剖查驗死因。
漁護署表示,大澳水域發現一條鯨魚擱淺,經香港海洋公園獸醫初步評估認為,該條鯨魚已經受傷。當獸醫為該條鯨魚進行麻醉,以作進一步診斷期間,發現該條鯨魚的身體狀況非常虛弱,最終在診斷期間死亡,死亡時間為今日凌晨零時。漁護署人員與香港海洋公園獸醫為鯨魚屍體進行解剖,發現其身上有一些表面傷痕,可能因曾擱淺於淺水區域而造成。而在鯨魚的消化系統內,有一個約88厘米乘52厘米的大型帆布袋,其最終死因仍需要待進一步分析。
專家料為罕見「朗氏印太喙鯨」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副會長麥希汶估計,該條鯨魚是喙鯨中的「朗氏印太喙鯨」,過去十多年本港未見過活體喙鯨,今年初亦只見到已擱淺的喙鯨屍體,今次發現活體喙鯨相當罕見,不排除牠在野外與其他鯨魚、鯊魚打架時受傷,才逃至陌生的香港海域,亦不排除鯨魚身上有其他毛病而導致迷路。喙鯨一直以來都較神秘,活體研究目擊記錄亦少,南中國海可能是其棲息地。多數喙鯨均因研究資料不足,無法判斷野外種群數量,而現時喙鯨有22種,可算是大家族。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