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發展平台經濟 穩就業惠民生
不少人擔心,隨着各類工作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科技高速發展,許多傳統職位將陸續消失,導致大量民眾失業。其實在另一邊廂,也有一些由科技催生的新經濟活動,創造了為數不少及非傳統的就業機會,令企業、消費者和勞動者同時受惠,「平台經濟」便是其中一環。
「平台經濟」主要是利用網上平台,進行一些可打破傳統地域限制的貨品和服務交易。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網上購物及訂購食品外賣,還有網約車、預訂機票和酒店的網站等。有關網購、網約平台的營運模式,一方面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和更便捷、貼心的消費體驗,另一方面可降低企業營運成本,尤其有利於一些可提供優質產品或服務,但缺乏資金大事推廣及租用昂貴舖位的中小企和個體戶。
「平台經濟」對就業市場亦起到促進作用,尤其是學歷及技術要求相對較低的職位,並有助釋放一些非傳統的勞動力。例如香港的食品外賣送遞服務,就比較多少數族裔參與,原因之一是工作毋須具備較高的中文能力。又例如文件送遞服務,就特別多長者參與,估計是受惠於政府的2元乘車優惠,有助降低運送成本。
至於需要一定體力的貨物速遞服務,則有不少年輕人特別喜歡參與,因為工作時間有彈性,未必要每日返工,又毋須對着大量文件及上司、同事;有需要時可做得較長、較密,多勞多得,亦可間中休息幾日,以便去旅行或者處理私人事務。雖然筆者不太認同這種「打散」生活模式,但事實上是提供了一些另類的就業選擇。
不過,「平台經濟」的興起亦產生了另外一些問題,其一是對送遞員等平台工作者的保障。由於他們往往並非只為一個平台服務,難以亦未必願意跟某一位僱主建立傳統的僱傭關係,因而缺少如勞工保險、退休金等基本僱傭保障。一些外賣平台對於送遞時間和數量的規定,亦可能促使部分送遞員因而開快車、亂泊車,以至衝紅燈「跑數」,對自己及其他道路使用者構成危險。
「平台經濟」在內地發展極為迅速,引發的相關問題亦較為嚴重,當局推出了多項措施加強保障平台工作者的權益,以及避免行業出現壟斷或惡性競爭。但內地對「平台經濟」發展整體是持正面和促進的態度,認為這是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的新質生產力的體現,關乎到擴內需、穩就業、惠民生的總體經濟政策目標。
過度干預 窒礙運作
在香港,有勞工團體要求政府加強規管「平台經濟」,包括檢討相關法例,為行業運作制訂指引,以至訂立標準聘用合約等,希望更好保障平台工作者。筆者認同加強保障的大原則,但同時要避免好心做壞事,變成過度干預及窒礙市場運作,最終嚴重妨礙了「平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導致其帶來的多重效益也一併消減,對各方都沒有好處。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