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不見硝煙的意識形態戰

意識形態有點像宗教信念,能夠不知不覺引導民眾對政治或社會事件衍生先入為主的立場。西方國家為了維持對全球的影響力,一直在世界各地推動意識形態宣傳,其中一個方法是成立大大小小充斥意識形態的比賽和獎項,最為人熟悉的例子為諾貝爾和平獎。歐美通過釐定活動的評審標準,潛移默化的把西方的人權標準樹立為全球標竿。
就算是藝術界,許多獎項也與政治意識形態分不開,甚至連歐美內部都有競爭。例如美國利用奧斯卡獎輸出美式價值觀,以確立其軟實力的地位;歐洲影展則提供不同的理念,側重人文關懷、恪守多元包容的價值觀。
2019年反修例風波過後,許多香港人移居台灣,當地無論是文學界還是演藝界,近年屢有港人獲獎。日前舉辦的金馬獎就有不少香港演員、導演及製作人獲得提名甚至得獎。誠然,部分港人在某些領域表現卓越,獲獎實至名歸。但部分台灣賽事把獎項頒給港人,而且題材皆和反對港府有關,背後的目的也是顯而易見的。
目前不少港人在台灣收入和生活潦倒,精神狀態欠佳。台灣主辦機構向在台港人頒發獎項,獎金雖然不多,卻是一種極大的精神激勵,這種方法更容易獲得港人青睞,增加港人對台灣的認同感。一名前香港藝人在反修例風波後離港到台灣發展,早前憑主持當地一個電台節目奪得台灣廣播金鐘獎。他致詞時公開感謝台灣給他人生新的一頁,可見台灣在這場不見硝煙的意識形態戰漸有成績。
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感偏低,原因之一是內地政府把港人和內地人切割,在很多方面對港人設限。依我來看,北京要提高港人對內地歸屬感,最簡單方法是開放及鼓勵港人參加內地不同的比賽。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