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露宿街頭竟大減 淡化問題徒自欺

有頭髮邊個想做瘌痢。一個人搞到要露宿街頭,必定有其原因,根據社會福利署為露宿者進行的調查發現,最常見的露宿原因是無力支付住屋租金,這是源於失去工作或無法找到可負擔得起的居所。事實上,無家者作為社會最弱勢的一群,他們或許家庭背景複雜,有面對酗酒、吸毒等問題。要言之,背後緣由千絲萬縷,可謂一言難盡。
每逢金融風暴、經濟下滑,露宿者均會急升。有學者曾做過研究,指即使經濟復甦,失業率持續下降,但並未能真正惠及香港社會最底層的市民,包括露宿者,他們仍要面對失業、嚴重開工不足及低收入情況,而且露宿者出現年輕化、短期化、類型多元化及深宵化的轉變。
疫後經濟復甦不如預期,加上外勞搶飯碗又衝擊本地基層生計,照理露宿者應該有所增加而不應大減。有關注團體指本港露宿者人數料增至1,500人,但社署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10月,本港已登記露宿者只有606人,較2023至2024年度的795人減少。何以關注團體所預料露宿者人數和社署最新登記人數有如此大的落差?曾經從事無家者關懷的社區幹事指出,實際露宿人數往往比社署登記露宿人數多,主因是很多人覺得即使登記了,政府也幫不到甚麼;而且,登記手續繁複,要填寫好幾頁表格,包括有甚麼疾病、為何要露宿等,有些人不想透露有關資訊,或基於個人私隱羞於向外展隊登記,是以政府的數據絕不能反映真實。
近年市道不振,吉舖處處,飲食、清潔及建築等基層人士就業較普遍的行業更受打擊,不少人已經收入減少或失業,而政府年前向內地引入部分行業外勞,如建築等行業便出現外勞衝擊本地就業情況,有本地打工仔開工不足、生計不保,繼而露宿街頭,估計全港露宿者應有所增加而不至於反常大幅下降。有統計更顯示,本港47.5%露宿者集中於油尖旺地區,17.5%集中於深水埗等。對於深水埗區的露宿者,有一次驅逐露宿者令人印象特別深刻。2019年12月21日下午3點多,時值冬至前夕,康文署人員聯同執法人員來到深水埗通州街公園,要求居住在這一帶的露宿者迅速離開,並將他們的家當以垃圾車運送到垃圾站。這次清理行動來得太突然,因為根據《公共衞生及市政條例》,特區政府確有權從任何地方移走棄置物,但前提是當局決定移走有關物品前,必須先通知物品擁有人,並在至少24小時之後才能展開清理行動。
然而,康文署並無遵守相關規定,因而引發一場維權訴訟,最終在2022年3月下旬落下帷幕,小額錢債審裁處裁定無家者勝訴,但因無法舉證遺失物品的數量及價值,法庭只能給出100元的「象徵式」賠償,加上利息合共101.1元。案件反映政府對露宿街頭者的鹵莽和不友善政策,經常採取驅逐行為。如今社署錄得露宿者反常大減,恐怕非政府關懷有道,而是政府並無直視問題,找出無家者真正困難而多對他們施以援手。一味把露宿者問題淡化,實屬自欺欺人,絕非解決問題之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