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3女童之母 急求肝續命

該婦人因急性肝衰竭入院,其丈夫為妻求肝續命。(病人家屬提供) 該婦人因急性肝衰竭入院,其丈夫為妻求肝續命。(病人家屬提供)
該婦人因急性肝衰竭入院,其丈夫為妻求肝續命。(病人家屬提供)
夫貼文尋有心人 盼助愛妻解困
育有3女之母或需接受捐肝!一名中年家庭主婦日前因急性肝衰竭入院,由於其肝指數在危險水平徘徊,醫生指情況若無改善,需要進行肝移植手術。病人丈夫日前於社交平台發文指,由於自己與病妻血型不匹配,情況非常緊急,希望有心人捐肝。有意捐肝人士需為非肝炎帶菌者、沒有酗酒及濫用藥物、血型為O或B+型,年齡則最好為18至50歲、體重指數(BMI)少於30。
病人丈夫向本報反映,太太以往身體狀況良好,惟兩、3日前出現類似感冒的徵狀,其後開始無法進食。隨後病情惡化,太太到瑪麗醫院求診,發現她患上急性肝衰竭,其肝指數一直在危險水平徘徊。二人育有3名幼女,惟妻子病倒,現時只能交由家人照顧,丈夫則要請假照顧太太。他又提到,醫生指每年只有約20宗肝臟捐贈個案,有四成患者在等待期間離世,令他徬徨無助,更不敢向家中3名幼女坦白病情,希望有心人與其或醫院聯絡。
未敢向幼女坦白病情
對於末期肝衰竭患者,移植是唯一治療方案,惟輪候人士甚多,器官供不應求。翻查資料,今年截至9月本港有逾2,600多人輪候腎、肝、心、肺4種重要器官,一般輪候時間達3至5年,其中輪候肝臟的病人有78名。而同期成功配對捐肝的活體及遺體捐贈,分別有10宗及15宗。不過資料亦顯示,2021年共有71宗活體及遺體捐贈器官捐贈,惟相關數字按年下降;今年截至9月合共只有45宗,分別為23宗活體捐贈、22宗遺體捐贈。
逝者作遺體器官捐贈可以捐出多個重要維生器官,救治多名有需要患者,故一直備受關注。然而相關數字仍然偏低,據政府數字,本港每百萬人的遺體器官捐贈只有4.66宗。本月初「器官捐贈日」活動中,有官員就指出,不少市民因宗教原因希望保留遺體完整而不參與器官捐贈,但多個宗教組織已確認器官捐贈並不違反其理念,呼籲市民積極支持。
為應對器官移植的急切需求,2022年本港曾與內地成功進行跨境器官移植首例,為當時4個月大的女嬰芷希移植心臟。
據衞生官員指,現時香港與內地的器官捐贈互助機制是以個案為基礎,要就每一宗個案提出申請,再由相關部門審批及落實;期望將有關機制恒常化,若兩地有器官未有合適接受者時,可自動配予對方,加快跨境器官捐贈。
婦人病情惡化,到瑪麗醫院求醫。婦人病情惡化,到瑪麗醫院求醫。
婦人病情惡化,到瑪麗醫院求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