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完善房屋階梯 實現供求匹配

香港房屋問題積存多年,安居樂業是眾多市民的期盼,亦是政府施政應關注的焦點。為協助市民「上車」,政府過去數年將房屋階梯由3層增至5層,為不同收入的市民提供置業機會和希望。與此同時,今屆政府採取多管齊下的土地發展策略,加速造地,預計未來10年總房屋供應目標將達到44萬個單位,當中30.8萬個屬於公營房屋。
置業階梯更豐富,房屋供應增加,但不少市民仍感置業困難。雖然這兩年樓價從高位回落,但對市民尤其是夾心階層來說,要「上車」仍然遙不可及,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工資增長幅度長年追不上樓價升幅。過去20年,15至34歲人士的每月收入中位數增幅介乎99%至131%,但本地樓價就升了超過4.4倍。另外,過去20年本港新建成房屋單位供應中,私人住宅和公屋分別佔超過四成,而資助出售房屋只佔一成,令不少人都認為中籤機率如中六合彩般低、申請居屋只是「買個希望」。在這情況下,部分人甚至寧願「躺平」、減少收入去輪候公屋,對個人發展以及社會都不健康。
增資助出售單位供應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為40歲以下白表申請者派多一個抽籤號碼,並在「白居二」中增加1,500個配額,全數撥予40歲以下申請者。增加抽籤號碼,表面來看會增加中籤機會,但在過去幾年的居屋申請中,40歲以下申請者佔超過八成。當大量申請者同樣獲得多一個抽籤號碼,實際上會抵銷增加中籤機會的因素,未必能令青年更易上樓。
因此,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要增加資助出售房屋的供應。值得肯定的是,當局將調整公屋和資助出售單位的比例,未來10年由現時7:3逐步邁向6:4。我樂見當局作此調整,更希望當局提出具體時間表,令相關措施盡快落實,為市民提供更多置業機會。
在目前公屋申請數目和平均輪候時間都處於高位的情況下,當局要保證公屋供應無可厚非,但夾心階層家庭比例在2021年已達到36.6%,他們的置業需求需要重視,當局應在公屋和資助出售單位之間取得平衡。
此外,市民對房屋的需求會隨時間、觀念和整體經濟環境而改變。過去大家視買樓為一種資產增值方式,然而在經濟下行周期,即使樓價下跌,但市場上置業信心不足,加上供樓壓力大,即使供得起都不願意買樓,現在的年輕人亦未必再以置業為目標。最近有調查顯示,本港超過七成Z世代受訪者視旅行為重要工作動力之一,比例遠較買樓為高。
下一代思想觀念改變,不想做樓奴,但始終有住屋需求。房協過去曾推出為入息稍高人士而設的乙類屋邨出租單位,租金較市價低,質素又不錯,計劃受歡迎但已停止多年。當局應與時並進,除了置業房屋階梯,亦應以靈活變通的原則,按市民實際需要,持續檢視房屋策略,研究提供更多優質出租樓宇,務求做到供求匹配,滿足不同市民的需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