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完善充電配套 助電動車普及

氣候變化是當前全球面臨的難題,國家早已承諾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而香港目標更進取,提出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交通運輸是本港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源,佔碳排放總量約20%,當中以私家車碳排放最多,佔約4.5%。交通運輸尤其是私家車的低碳綠色轉型,對香港實現碳中和目標有重要推動作用,因此政府提出2035年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的目標,鼓勵市民轉用環保電動車。
自2018年起政府推出「一換一」計劃,私家車車主如將舊私家車置換為新電動私家車,可獲最高25萬元的首次登記稅寬減,2021年稅務寬減上限增至28.75萬元。數據顯示,本港新增電動私家車佔新登記私家車的比例增長迅速,由2018年佔比僅為1.1%升至2022年的52.8%,新增電動私家車數量首次超越燃油私家車,當中近98%電動車經「一換一」計劃登記,可見稅務優惠對車主來說是很大誘因。隨着電動車技術漸趨成熟,長遠來說購車成本和總駕駛成本都會進一步降低。
惟電動車普及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截至去年11月底,全港電動私家車佔整體私家車總數為11.2%,且今年以來電動車增速有變緩趨勢。今年財政預算案將「一換一」計劃延長兩年,但最高寬減額下調40%至17.25萬元,同時超過50萬元的電動私家車不再享有稅務寬減。新稅制實施後,「一換一」計劃下的電動車登記量大跌七成,其中車價50萬元以上的車更跌逾九成,顯然對私家車車主「轉油為電」意欲有較大影響。
建築規劃需配合
充電配套設施不足亦是影響電動車普及率的關鍵瓶頸。全港有8,728個公共充電位,僅有約1,500個快充,而電動車數量已超過10萬輛,充電位遠遠滿足不到需求,快充不足亦影響充電位流轉。一般而言,快充只需約30分鐘就可達到80%電量,中充要6至7小時,慢充要9小時以上,充電效率相差甚遠。
日前我了解到在古洞北新發展區新公眾街市建造工程上,因電力供應限制,當局沒有提供快充裝置。我認為在新建築項目上沒提供快充,並不符合未來智慧城市發展趨勢,冀當局檢視有否空間提升。政府日後在進行土地規劃和建築設計時要考慮未來對快充的需求,為快充和中充的分布比例提供指引。同時政府對充電位作整體規劃、增加充電位時,要善用路邊泊車位「咪錶」。全港有超過1.9萬個「咪錶」,如能將其中一部分甚至全部安裝充電裝置,可增加不少充電位,分布亦會較平均。
新一份《施政報告》,政府回應社會對充電位和快充的需求,提出於2027年將全港公共和私人充電停車位提升至約20萬個,並推出3億元資助私營機構安裝快充,值得肯定。希望政府多管齊下,增加誘因和配套,推動電動車普及,助力香港早日邁向碳中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