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家:諾貝爾和平獎的爭議
諾貝爾獎委員會將今年的和平獎,頒給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以表彰該組織長期爭取無核武世界的不懈努力,很多中國人大惑不解甚至不滿。不過,撇除政治立場不說,這個日本原子彈幸存者活動團體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雖然有消極一面,亦有積極的意義。
日本在1945年敗局已定的時候,依然頑固地在沖繩等地展開自殺式抵抗,導致盟軍士兵傷亡慘重。美國為了早日實現和平,向日本廣島及長崎投擲原子彈,造成大量日本人死傷,成功迫使日本政府無條件投降。當年被轟炸的日本平民百姓固然無辜,但千千萬萬被日軍屠殺的亞洲人更加無辜,這些都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然而,當年的兩枚原子彈亦令日本國內在二戰後對戰爭的反省出現問題。很多日本人自小對戰爭的記憶只有一個關鍵詞──廣島,認為他們才是戰爭的受害者,彷彿除了原爆以外就沒有其他戰爭。在此情況下,日本社會一直無法就二戰歷史有真正的認識,亦無法像德國人那樣通過悔罪得到全世界諒解。今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客觀上將深化部分日本人對日本是二戰受害者的認知,更不用說反省日本在二戰中的罪行。
但在另一邊廂,該組織自成立以來,就明確反對日本發展核武以及美國在日本部署核武,在全力爭取廢核方面的貢獻也是不容抹殺的。
日本在二戰後落實和平憲法、無核三原則和核不擴散條約,有效約束歷屆政府發展核武的念頭。但過去數十年這三大支柱遭到不同程度的衝擊,俄烏戰爭爆發後,日本右翼政客屢屢要求政府反思無核化政策。今次獲頒和平獎,將有更大的道德力量向提出核武裝論的勢力還擊,這是其積極的一面。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