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亂反正:經濟學獎也政治化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又來了!本欄已不止一次表達過對該獎項、尤其是其遴選制度的鄙視,認為國際社會賦予了它過高的地位和關注。不單止是指已被高度政治化、武器化的諾貝爾和平獎,其他如文學獎,甚至連物理、化學及醫學等純科學獎項,都不時出現具爭議性和自相矛盾、自打嘴巴的遴選結果。
在近代才新設的經濟學獎,是繼和平獎及文學獎之後,被公認為最缺乏客觀準則、偏頗和愈趨政治化的諾貝爾獎項,歷來有多達97%的得獎者為男性,約三分之二為美國公民,約三分之一來自芝加哥學派。有關單一化趨勢近年愈見明顯,早年還有幾位來自蘇聯和歐陸國家的經濟學者獲獎,到近年則幾乎只有美國、英國及加拿大公民,以及正在或曾經在美國教學的外國人才有機會入圍。
按學術主張來區分,早期的得獎者大多是經濟上的右翼、自由派學家,當中包括一些疑似納粹主義者。主張政府干預市場的凱恩斯學派,以及其他稍為偏離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都甚難獲獎,包括提出了不完全競爭(Imperfect Competition)理論的英國殿堂級經濟學家羅賓遜夫人。有人認為她是因其女性身份而未獲諾貝爾獎垂青,但更大可能是因她曾經大讚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好。
諾貝爾經濟學獎近年也會頒發給一些左翼人士,以及一些根本並非研究經濟學的社會學、心理學及政治學者,令經濟學界以至部分得獎人自己都摸不着頭腦。但整體而言,經濟學獎仍是美西方資本主義自由市場倡議的小圈子,非我族類,極難入流。另一趨勢是近年有較多純理論派的宏觀經濟學者獲獎,被着重數學模型和可預測式的微觀經濟學家質疑「吹水化」。明日再談今年的3位得獎者。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