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一攬子猛藥救市 大環境風高浪急

中央提出一攬子增量政策救市,日前發改委召開記者會講解,惟未有如外界預期提及具體和有力的措施,令連升10日的內地A股暴瀉,錄得逾四年半最大跌幅,港股同受衝擊。就在股市大起大落之際,國家財政部昨日宣布即將推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增量政策,外界形容為「史詩級」救市,繼續燃起市場對股市大升的希望。惟下猛藥的同時,亦即意味內地經濟形勢嚴峻。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中港兩地唇齒相依,在中央全力救市下,港府有甚麼可以借鏡?
地方債務 着力拆彈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表示,當局將在近期推出一攬子有針對性的增量政策,涉及4大方面,包括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債務風險,考慮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形容是「近年來出台的支持化債力度最大的一項措施,是一場政策及時雨,將大大減輕地方發債壓力」。
而在房地產市場上,中央支持地方政府使用專項債券,回收符合條件的閒置存量土地,支持用專項債來收購存量房,即是未居住過的二手樓,用作保障性房屋,支持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換句話說,即是用公帑買私樓。另外會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升抵禦風險及信貸投放能力。同時對外大派「定心丸」,強調中國財政有足夠韌勁,可實現收支平衡,完成全年預算目標。
中國早前首次公布政府債務,法定債務餘額70.77萬億元,當中30.03萬億元為國債,40.74萬億元是地方政府法定債務,顯示地方債務規模高於中央債務,儼然成為一個計時炸彈。誠然,既要下猛藥救市,亦即意味經濟情況不妙。是次救市措施,為地方債拆彈是重中之重,顯示中央意識到不能放任問題不管,展現前所未有的決心。與此同時,內地房地產市道低迷,各地都有大量空置房,中央同樣不再迴避。
房住不炒固然是大道理,但水至清則無魚,對樓市施加太多限制只會適得其反,一旦樓市只跌不升,直接打擊人民對前景的信心。再說,中國人的儲蓄率長期位居世界第一,一般情況下也有45%,近年經濟不景,更升至60%以上,反映人民口袋不是無錢,而是有錢不願意消費,某程度上即是對經濟前景無信心。現在出台多項政策,向市場釋出正面訊息,料有助釋放消費潛力,有利房地產長期發展。事實上,全國多個大城市於十‧一期間睇樓量急增,在中央「點火」後這股熱潮料將延續,長遠達到止跌回穩。
可笑的是,西方長期炒作中國崩潰論,講了數十年,中國依然未有崩潰,反而競爭力愈來愈強。今次的一攬子增量政策,西方傳媒同樣唱衰,認為未有提及具體金額,形同煲冇米粥,又指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全年未必可以「保5」。但正如藍佛安指出,中國財政有足夠韌勁。的確,中國所有的韌性是西方所沒有的,何況中央救市「工具箱」還有很多工具未拿出來。財政部便表明,正在研究其他政策工具,例如中央財政仍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及赤字提升空間,暗示振興經濟的措施陸續有來。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央史詩級救市,預料中港股市將繼續向好,但不代表港府甚麼也不用做,一味望天打卦。隨着經濟轉型,本港傳統產業已沒有多少優勢可言。君不見,今個重陽節假期,港人北上狂潮再現,單是重陽節當日經福田口岸入境深圳便有13萬人次,再創疫後通關以來單日新高。本港飲食業和零售業原以為港人北上熱潮退減,將回流本地消費,看來只是一廂情願。本港樓市在全面撤辣及美國減息之下同樣未見起色,二手樓愈跌愈有,口袋有錢的市民不敢入市,對經濟前景不樂觀正是主因。
望天打卦 飯來張口
說來實在唏噓。歷屆特區政府養成飯來張口惡習,由個人遊政策到北水南調,再到中央救市帶挈港股急升,港府不用動腦筋便坐收漁利,結果愈來愈失去抗逆能力。中央大手筆救市刺激消費,港府卻連消費券都要縮沙,益發加速市民北上吃喝玩樂不願留港。
至於所謂的國際仲裁中心、家族辦公室中心、創科文化中心、世界級郵輪碼頭,莫不講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為力,甚至乎,部分官員及社會精英仍然視英美一套為金科玉律,拒絕變通。中央救市點火,火燒起了,香港是否繼續等運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