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醫健:醫患同行:前線醫護短缺 埋「犯錯」炸彈

今年4月在仁濟醫院出現的醫療事故,一位4歲女童在急症室做縫針步驟時心臟驟停18分鐘,至今仍情況危殆。最近兩名參與縫合手術程序的護士及病人服務助理,同被控一項虐兒罪,相信隨着案件搜證及開審,有機會加判其他刑罰。據家屬表示,醫管局至今仍未承認過事件涉人為失誤,家屬感到非常失望及不滿。
今年7月,醫管局曾在《風險通報》季刊刊登專家在檢討公立醫院兒科病人在進行臨床程序後的四項建議,當中關於加強病人及家屬溝通以及加強員工訓練均是陳腔濫調,對真正解決此類醫療嚴重事故沒有多大幫助,加強溝通及訓練根本不能避免員工因嚴重疏忽而導致的醫療事故。另外兩個建議,包括固定肢體作醫療程序要注意氣道暢通,及使用鎭靜劑時需要緊密監察,雖然實際有助對付此類事故,但卻是作此類醫療程序時應有的常識,對真正能避免類似醫療事件亦起不了作用。
倡增人手互相監察訓練
現時前線醫護人員面對巨大工作量是眾所周知,雖然政府銳意增加海外及本地醫護人員人手,亦初見成效,但護理人手流失率仍然嚴峻。加上有一定年資的醫護人員獲晉升後,要處理更多行政工作而減少臨床工作時間,變相令留在前線工作的人數更捉襟見肘,事實上,醫管局醫護人手數目持續上升,服務亦漸趨多元化,但前線醫護面對病人數量的比例並無大幅改善,等候非緊急手術及門診的時間沒有縮短,門診及住院病人的數量亦絲毫無改善。面對海量的工作,前線醫護恍如一個隨時「爆煲」的炸彈,一旦釀成錯誤,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傷亡。
雖然醫療事故可依靠根源分析系統性找出原因,但「忙中有錯」、「壓力過大」影響工作效率及質素,是大家理解但不想接受的原因,而且可能是醫療事故屢現的其中一個要素。適當有序減少前線人員工作量及時間、增加人手互相監察及訓練,比為前線醫護設置一項又一項的標準臨床程序來得實際。醫護對病人有責任,要盡一己之職提供最為病人着想的方案,並要充分向病人解釋每個醫療程序及方案,在這前提下,盡職的醫護是不應懼怕專業失當及刑責,而醫管局管理層更應以保障前線員工為己任,避免他們面對不必要的恐懼,管理不善令工作量及壓力不必要增加,管理層難辭其咎。
病人及醫護權益協會召集人 龐朝輝醫生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