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6魚類放寬甲基汞含量 或傷腦恐手尾長

市民勿因偏食某種魚類而攝入過量金屬污染物。 市民勿因偏食某種魚類而攝入過量金屬污染物。
市民勿因偏食某種魚類而攝入過量金屬污染物。
包括吞拿魚金目鯛 稱依聯合國標準
政府計劃修訂食物中含重金屬的比例,包括放寬吞拿魚、金目鯛等6種魚類的「甲基汞」含量。食安中心資料指出,汞(即水銀)為天然存在的重金屬,其中一種毒性較強的形態是「甲基汞」,會損害人類神經系統,特別會影響胎兒腦部,過量甲基汞亦會損害成人視力、聽力、肌肉協調性及記憶力等。其中,捕獵性魚類的甲基汞含量通常較高。就算完全煮熟魚類,其體內的甲基汞亦不會減低。中心建議孕婦、計劃懷孕的婦女、授乳中的女士及兒童應該盡量減少進食體大的捕獵性魚類及甲基汞含量可能偏高的魚類。
立會食安委員會後日商討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將於本周二(8日)開會,就《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第132V章)提出建議修訂,其中包括將「吞拿魚、金目鯛、䱽魚、鯊魚、胸棘鯛及羽鼬䲁」6種魚的甲基汞含量上限,由原本的每公斤0.5毫克,放寬至每公斤0.8至1.7毫克不等,其他魚類則維持上限每公斤0.5毫克不變。委員會解釋,有關修訂建議是依從聯合國食品法典委員會於2022年採納的最新標準,加上該6種魚類在本港市民從膳食中攝入甲基汞所佔的比重較低,預期不會對市民甲基汞攝入量構成重大影響。
食安中心指出,「汞」俗稱水銀。這種重金屬會隨工業廢物進入自然環境,並在水中被微生物轉化,變為毒性較強的「甲基汞」。魚類吃下這些微生物後,便會在體內積聚甲基汞,再由大魚吃小魚,沿食物鏈不斷增加,所以捕獵性魚類甲基汞含量通常較高。據中心研究指,鯊魚、劍魚、旗魚、金目鯛及某些品種吞拿魚等部分捕獵魚類的汞含量通常較高,而三文魚、沙甸魚、鯇魚、鯪魚、烏頭、 䱽魚、泥鯭 、紅衫及大眼雞等魚類的汞含量則較低。
屬毒性較強水銀 備孕遠離
中心資料提到,雖然大部分魚類含有小量甲基汞,但魚類含有多種人體必要的營養素,一般市民宜進食各種魚類,勿因偏食而攝入過量金屬污染物。不過因為發育中的胎兒最容易受甲基汞毒性影響,聯合國已暫定孕婦和正值生育年齡婦女甲基汞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1.6微克。因甲基汞需要一段長時間才可排出體外,所以計劃懷孕的婦女應在懷孕前至少半年開始,避免進食汞含量較高的魚類。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