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 40%患者不知受感染
發病可大可小 估算41萬港人中招
感染肝炎可導致肝硬化及肝癌,本港每年大約有1,500宗肝癌死亡個案。政府估算本港約有41萬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當中近40%感染者未知悉自己為患者;約70%沒有進行醫療跟進。有議員早前為83名居民免費進行乙肝病毒篩查,發現4人、即近5%樣本有病毒反應,建議地區康健中心提供普及乙肝篩查,同時向肝病病人提供更多食道胃十二指腸鏡檢查名額。
症狀似屙嘔肚痛難察覺
乙型肝炎主要透過性接觸、體液交換和母嬰傳播等3種方式傳播。急性乙型肝炎沒有特別治療方法,慢性帶菌者可能在日後患上慢性肝炎、肝臟永久損壞或肝癌。政府的數據顯示,一般市民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為5.6%,而35至54歲人士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率最高,達8.4%。病徵會在受感染後90天出現,但也有機會在受感染後6星期至6個月內出現。除了眼白變黃外,肝炎病症與普通屙嘔肚痛無異,因此一般市民或難以察覺。
議員陳穎欣早前聯同相關關注組織舉行講座及進行篩查,發現83名參加者中有4人的化驗結果帶有肝病毒反應。有出席相關活動的覃先生得知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認為及早介入治療能避免病情惡化沉重的醫療負擔。
由於肝炎和初期肝癌病徵不明顯,患者有可能演化至病情嚴重時才發現。香港肝臟移植協康會會長黃龍輝指不少患者外表十分健康,曾有人發現腫瘤時已有18厘米大,未能及早發現問題、白白錯失及早治療良機。內科腫瘤科專科醫生吳劍邦醫生表示,現時超聲波檢查需輪候達一年時間,比指引建議的每半年進行一次檢查長。
對於早期肝癌,超聲波檢查只有45%靈敏度,超聲波檢查與AFP合併使用有63%。而AFP與PIVKA-II肝癌血液監測合併使用能達到87%的敏感度,只需抽血便能進行檢測。至於慢性肝炎會使肝臟逐漸出現硬化結節,約一半患者患有食道和胃靜脈曲張,年發生率約5至15%。食管胃底靜脈曲張一旦破裂,患者會發生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即使近年處理手法有所改善,死亡率仍達15至20%。
倡大灣區試點分流病人
陳穎欣指定期篩查、監測方面是及早做好「治未病」的關鍵,建議當局進一步擴大基層醫療篩查服務,在高發地區康健中心提供普及乙肝篩查,為乙肝患者、肝硬化病人等中高及高風險人士定期進行AFP和PIVKA-II肝癌血液監測。她又期望為肝病病人增加更多食道胃十二指腸鏡檢查的名額。
另外,她指可利用公私營合作模式,向「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機構購買服務,將低風險肝硬化病人分流。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