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功夫茶:北都研究復研究 功夫茶轟大落後

今集《功夫茶》與嘉賓討論北都計劃發展進度。 今集《功夫茶》與嘉賓討論北都計劃發展進度。
今集《功夫茶》與嘉賓討論北都計劃發展進度。
企業有意進駐變掉頭 遭深圳搶佔灣區龍頭
「北都計劃」被批評速度緩慢,到目前仍然「十畫未有一撇」,「研究再研究」。今集《功夫茶》討論相關問題。有議員批評港府單是土地供應,也要15年時間,令原本有意進駐的龍頭企業也卻步,「煮到埋嘴都無福消受」;反觀深圳,發展基建由規劃至完成只需5至6年,難怪深圳一早取代香港成為「大灣區」龍頭。議員又認為,相較「北都」,「明日大嶼」不僅要花費巨額金錢,提供土地儲備的迫切性亦不及「北都」,建議政府公開宣布暫時擱置「明日大嶼」。
被港府形容為「未來發展引擎」,可以容納250萬人口及提供50萬新職位的「北部都會區」發展計劃,至今仍然停留於「平面圖」階段。當局最近交代,將洪水橋站兩邊的商業及商住用地有條件改為住宅用途,引發外界爭議。社會上亦愈來愈多意見質疑,本港面對連年財赤,是否有能力耗費數以萬億元計公帑同時應付「北部都會區」和「明日大嶼」。
議員張欣宇表示「要公道一點」,以前政府經常被批評「議而不決」,但起碼在「北都」這事上已有了「決定」,是有一個方向。對於行動綱領要做甚麼、怎麼做,其實這兩三年是比較清晰。不過相較於以往的大型基建,「北都」的發展更有挑戰性、更困難。而且以往的大型基建,都很清楚哪個是主導的部門。
對於「北都」而言,張認為比一般大型基建更難處理,舉例指「北都」範圍很大,是一個綜合性開發的項目,當中由不同元素組成。「北都」亦是本港多年來第一次以「產業」為主導的開發計劃,所進行的基建和建設都是為了配合將來產業發展。另外,又牽涉很多配合跨境計劃,其中一個重點是接連深圳的CBD(中央商業區),有很多項目和安排需要香港和深圳配合,所以這些元素均使「北都」建設比以往的大型基建更具挑戰和困難。
指港慣於定位管理型
事實上,本港的基建、配套等方面實在需要太長時間。張欣宇指,過去幾年當有龍頭企業知道原來北部都會區會有土地供應,加上價錢和深圳相差不多時,大多感興趣,可惜知道大概要15年後才可進駐,就令企業卻步。
本港基建的質素很高,但有兩個主要問題,就是「慢」及「貴」。基本上,內地由規劃至落成可能是5至6年,但在本港基本上是15年起步。「慢」亦會帶出「貴」的問題,本港的工程成本已到達一個很高水平,導致企業在香港的業務難以合理地「成案」,將來有機會賺到的錢也不能填補工程成本。
很多人覺得大灣區「龍頭」地位,香港早已被深圳取代。張欣宇認為,「服務型政府」的概念和元素對於香港來說很重要。深圳早已由「管理型」的政府轉化為「服務型」的地方政府,即政府的重點放在企業,當他們遇到問題時,政府會幫忙主動解決。相反,港府慣於以「管理型」為定位,就像一個「房東」,只是負責「收租」,能否取得成功是市場的問題。
明日大嶼填海非迫切
市民大多質疑以現時財赤連年的財政狀況,是否有能力同時應付「北都」和「明日大嶼」兩個大規模項目。張欣宇稱,相較很多地區和政府,本港整體的家底其實仍算是很強,香港真正的挑戰是處理的能力。這兩個大項目有很多地方需要政府提供服務,以審批部門為例,可否在短時間內增加一倍又或效率提升一倍。張續指,從理性角度分析或看官員口風,已有先後次序呈現出來,「北都」應該先行,而事實上填海的迫切性較低,非要急着進行。
「北都計劃」被外界批評發展速度緩慢。「北都計劃」被外界批評發展速度緩慢。
「北都計劃」被外界批評發展速度緩慢。
東呼即應、功夫茶爆料熱線東呼即應、功夫茶爆料熱線
東呼即應、功夫茶爆料熱線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