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北約與俄戰
美國總統拜登與英國首相施紀賢隆重開會討論的,不是怎樣解決各自國家的經濟困境。美國債台高築,實際已瀕臨破產。英國的支出也遠大於收入,無法找出財政資金來填補缺口,兩國經濟已處於危急階段。可是,他們開會的內容卻不關乎這些議題,而是應否用遠程武器攻擊俄羅斯。表面上,應否讓烏克蘭用北約供應的武器遠程攻擊俄,似乎是英美審慎,希望約束烏克蘭。但澤連斯基政權是眾所周知的傀儡政權,沒有最終決定權,權在於北約,在於美國。英美所談的不是應否襲擊俄羅斯,而是衡量後果,害怕觸發大戰,一發不可收拾。英國是附從,只供參謀和作開路先鋒。美國的衡量不是會打擊俄羅斯多少,而是遠攻俄羅斯帶來俄羅斯的反制會否把民主黨的總統選舉希望打掉,是美國政治內部的權力問題,此中當然包括對俄羅斯反制的估計。
庫爾斯克突襲中,佔領了俄部分土地,但代價不小,且沒法固守,反導致烏東頓涅茨克的烏軍陷於被包圍之危險。若遠程侵俄,當然可破壞俄的設施,打擊俄的士氣和普京的威信。然而,俄羅斯已一再設下紅線,即使上幾次被破了紅線,俄的反應還是克制。可是一逼再逼,俄不會絕地反擊嗎?俄還未到絕地,實際還可堅持持久戰。它的考慮便不是單一戰役,而是全盤戰略。哪一條紅線可放,哪一條不可放,主動權在俄羅斯。俄現時的戰略已轉為全面破壞烏克蘭的作戰能力,摧毀烏克蘭國內交通和能源供應的基礎設施,使北約援烏之力不能發揮效果,讓俄軍在戰場上取勝。北約是無力扭轉戰場劣勢,若用北約僱傭軍代替烏軍,一是哪來這麼多兵力?二來後勤供應不繼的話,僱傭軍並不比烏軍強大。
因此,英美商討的結果,即使讓北約與烏軍用英美等武器遠程攻俄,不會佔領俄領土。目的便只是軍事、政治打擊,但也不敢動用核武。俄對之未必可完全防衞,會有所損失,但空襲打不垮普京政權,反會刺激起俄羅斯民族的鬥志。而俄的反擊卻可把烏克蘭與北約的邊境用火力封鎖。波羅的海、波蘭、羅馬尼亞都未必可免受襲。俄的反制,不會是毀滅性,還會有節制,再次示警,讓英美以外的北約國知難而退。
另方面,北約與俄之戰打到這地步,足以顯示未來中美之戰亦大有按如此模式演化,中國可及早準備防範,有所針對。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