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改頭換面吸舊客 追討恐怕更困難

連鎖健身中心「舒適堡」暫時結業一石激起千重浪,海關及執法部門接獲的舉報已接近2,000宗,涉款高達近億元,背後「水很深」已是不爭的事實。其灣仔店換上新名字接收舊客,同樣惹來外界質疑,舊客一旦簽約恐更難追討損失。整件事是否涉及不良營商手法甚至欺詐,有關方面必須徹查。
舒適堡灣仔店忽然改頭換面,以新名字「HEALTHY」重新營業,並列明只為舒適堡客戶免費提供餘下所有健身卡私人教練課堂及美容療程服務,又強調舒適堡所有財務或合約糾紛均與之無關。惟該公司有甚麼來頭,背後由甚麼人經營,跟舒適堡存在甚麼關係,外界所知不多。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對此大表關注,她指出,一般有關違約的民事索償,不外乎要求對方履行合約和賠償損失,若舊會員簽署「HEALTHY」提供的新合約並接受服務,可能會影響追討原來與舒適堡有關的損失。她又質疑該公司是否有足夠財力支持營運,同時亦不清楚其日後會為顧客提供何種服務,分店和人手如何安排,是否含有隱藏收費等。
事件愈揭愈多古怪之處,之前已知舒適堡結業前仍游說顧客簽下10年甚至更長年期的健身服務合約,有單一個案涉款近200萬元;此外,有健身教練及職員被拖糧,反映其財政狀況早就存在問題。如今忽然有來歷不明的「白武士」打救,葫蘆裏賣的是甚麼藥,實在令人疑問。所謂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無人做,若接收舊客無利可圖,不可能有人願意接手。除了立法會議員憂慮舊客簽約後無法追討原來損失,更須關注的是,萬一有人又游說舊客再簽新約,捲了一筆錢後「暫時結業」歷史重演,恐怕涉及的金錢損失將會更大。
無可否認,預繳式消費在商業社會十分普遍,商家可即時獲得大筆資金繼續營運,消費者亦可以較平的價錢購買較大量的貨品和服務,但同時卻帶來危機。事實上,近年涉及預繳式消費的投訴有增無減,忽然執笠的例子比比皆是,單是健身中心的執笠案例便時有發生,舒適堡並不是唯一。
每有同類例子上演,例必激起社會討論應否設立「冷靜期」,政府亦例必表示關注,但冷靜期講了多年,始終立法無期,跟商界反彈太大有關。正如商界代表指出,有些行業提供預繳式服務,是透過薄利多銷獲取資金,若作出限制,或令資金鏈斷裂,許多企業將無法生存。畢竟不少消費行為都是衝動消費,若設立冷靜期,各行各業肯定生意難做,在現今經濟低迷,未必是立法適當時機。
說到底,必須杜絕的是不良營商手法。目前的《商品說明條例》,禁止商戶就服務作出虛假商品說明、誤導性遺漏、具威嚇性的營業行為、餌誘式廣告宣傳、先誘後轉銷售行為,以及不當地接受付款等。如何簡化投訴和檢控程序,對消費者加強教育和宣傳,以至執法部門加強放蛇打擊,都是當局必須做的事。而消費者亦要有定力,別因一時「耳仔軟」而過度消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