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動物糞便含微塑 污染擴展至郊外

環保團體常指出微塑膠正在危害食品安全及人體健康。微塑膠是指小於5毫米的塑膠塊。事實上,國內外許多研究都指出魚類、貝殼類等我們常食用的海鮮含有塑膠,甚至人類的排遺物中也有微塑膠,可見微塑膠造成的污染遠超我們的想像。據了解,這些塑膠含有的有毒物質可能會干擾人類的內分泌、生殖系統甚至可能致癌。然而,微塑膠不但污染海洋,危及魚類,其實也危及郊外動物。
香港的環保團體聯同香港與台北兩地的大學科研團隊,昨日發布首個《郊野哺乳類動物糞便微塑膠研究》。結果發現,水牛、黃牛、東亞豪豬、野豬及獼猴5種郊野常見動物的糞便含有微塑膠。100個樣本中,85%樣本含有微塑膠,共發現2,503粒微塑膠,反映塑膠污染已由市區擴展至郊外,威脅人類和動物健康,情況令人擔心。
環保團體促請企業、政府落實減塑政策,同時積極支持年底舉行的《全球塑膠公約》,爭取訂立全球減塑及重用系統的目標,源頭堵截塑膠污染。有關團體於2022年6月至8月,在7個分布於港九新界及離島的郊區採樣點,收集100個包括水牛、黃牛及東亞豪豬等5種哺乳類動物的糞便樣本,化驗並分析當中的微塑膠類別及濃度。
結果發現,85%糞便樣本發現微塑膠,當中以黃牛樣本的微塑膠濃度最高,中位數達每克65.5粒。此外,檢測到的微塑膠類別主要為聚乙烯(PE)及聚丙烯(PP),常見於即棄塑膠包裝、外賣盒及即棄餐具,可見塑膠污染與企業生產的即棄塑膠用品有密切關係,樣本中發現的微塑膠形狀,以碎塊為主,佔近六成,很可能屬於即棄塑膠。
本港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餐具及產品的法例於今年4月22日實施,餐廳食肆禁止向顧客提供即棄餐具,不過仍有6個月適應期。由於有6個月適應期,除大型連鎖餐廳外,大部分食肆仍然有提供膠餐具及飲管,相信是趁適應期盡量去貨而已。起初,市民各自有不同聲音和怨言,如紙叉好易斷、紙刀鈍使不出力、紙飲管易溶等,在首階段實施期間可以理解。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指出,全球必須將即棄塑膠製品用量減半,以及大幅提升塑膠回收再利用率,同時推出替代方案,以遏止塑膠污染。誠然,要為地球和減少海洋污染出一分力,就不要太斤斤計較於不方便或添麻煩。萬事起頭難,怨氣聲難免。惟隨着不少市民環保意識提高,買外賣已經有不少市民自發不要餐具,而自備餐具,長遠而言相信就如自備環保購物袋般漸普遍。
環保團體指出,涵蓋棄置量更多的外賣即棄膠餐具的第二階段管制,即全面落實所有即棄塑膠餐具的管制,如發泡膠餐具、飲管、攪拌棒、碟、杯、杯蓋、食物容器以及包括叉、刀、匙的進食用具均禁止銷售,餐飲處所亦禁止向堂食和外賣顧客提供等。由於牽涉限制更廣,第二階段至今落實無期。環團當然希望政府落實第二階段管制,指源頭減廢才是「慳水慳力」治本方法,並爭取制訂全球減塑目標,從源頭堵截塑膠污染。保護環境,大家有責!不要貪一時之便而最終都係害到人類自己。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
人人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