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填料飆升處置貴 調整收費助減廢

「垃圾徵費」原是一項根據「污染者自付」原則設計的環保政策,旨在減少整體垃圾棄置量。政府原定於今年4月1日起實施,後延至8月1日實施,可惜基於種種原因,像擔心若如期實施將會造成極大混亂,包括對住戶及商戶經濟構成壓力,亦會引起清潔工的離職潮。政府惟有宣布無限期暫緩實施,預期到2025年年中,再檢視回收配套、公眾教育和宣傳、如何優化垃圾徵費計劃、市民對減少固體廢物的參與度等。
本港經濟疫後復甦慢,民生凋敝,搵食艱難,《2021年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此時推出,有何辦法不因民怨、民憤而擱置,更連累原本要調整的其他環保費用而無法徵費。政府指,今年3月,滯存於填料庫的填料數量飆升至近2,300萬公噸的歷史高位,因為本港自三跑工程後沒有大型工程展開,再加上政府近期決定押後交椅洲人工島填海,為免大量填料滯留香港,預料跨境填料運送量將會顯著上升,即香港將剩餘填料會經海路運往廣東西部的台山,供當地填海之用。
此外,自2007年起,香港與內地簽訂的協議,剩餘填料會經海路運往廣東西部的台山用作填海。截至2024年3月,已交付的填料合共1.38億公噸,但每年的交付數量大幅波動。受三跑填海工程影響,交付量由2017年的1,350萬公噸,急跌至2020年的不足100萬公噸,及至近年溫和回升。鑑於政府近期決定押後交椅洲人工島填海,預期跨境填料運送量會顯著上升,2024年的交付量將達1,100萬公噸。就此,香港已於2023年10月與內地續簽運送協議,並批出價值4.48億元的3年期交付合約。
從以上資料可見,處理填料及運送填料的開支巨大,過去10年已涉110億元,但期內收到的填料費收入卻遠遠低於開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於2023年10月13日作出《2023年修訂建築廢物處置收費公告》,指定自2024年4月1日起調整建築廢物處置收費,包括堆填費由每公噸200元上調至365元,使建築廢物的堆填費與垃圾徵費的收費水平一致;其次,篩選分類費由每公噸175元上調至340元,以維持現時篩選分類費和堆填費每公噸25元的收費差距;以及公眾填料費由每公噸71元上調至87元,加幅都算高。
政府提交立法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3年期間,政府合共花費了約110億元管理及營運填料庫,同期向建築廢物產生者徵收的填料處置收費卻只有約74億元,僅填料處理開支已存在36億元缺口,平均每年處理費赤字達3.6億元。當中的公眾填料費正涉及上述廢料赤字,但垃圾徵費計劃泡湯,有關開支亦無法上調,令赤字勢無奈延長。
不過,環保署相信,新收費將創造更大的經濟誘因,促使建築廢物產生者制訂減少建築廢物和循環再用的措施,進行源頭減廢及分類回收,以節省處置費的開支。亦有建築師認為,對於現時已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或使用可循環再造物料的建築項目,新收費應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皆因相關技術已大大減少建築廢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