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業都嗌救命 榮景只待成追憶
香港經濟在疫後未見反彈,反而進一步轉差,老牌大型建築公司馮祥記今年3月清盤;過去被視為高人一等的建築師,近期也有大行要求他們放無薪假;更不必說,議價能力欠奉的地盤工人,被拖糧比比皆是。一節見則百節知,連建造業也陷於水深火熱,過去的支柱產業搖搖欲墜,經濟有多麼不濟,盡在不言中。
本港經濟在上世紀70、80年代起飛,摩天大廈鱗次櫛比,回歸後發展沒有停速,多項大型基建相繼落成,加上地產業發展蓬勃,住宅商廈價格競比天高,造就地產和建造業一片榮景。當時人人以為,樓價只升不跌,買磚頭是致富不二之途,地盤日日有工開。殊不知一場疫情令全球停擺,疫後復常世情已變,市民消費習慣大改,環球以至內地經濟不明朗,銀行收緊融資,樓價跌跌不休,建造業大受打擊,地產代理同樣吊鹽水。發展商見無利可圖,拖慢發展步伐,連帶港府賣地也流標連連,庫房更加空虛,陷入惡性循環。
有業內人士指出,自馮祥記倒閉後,銀行落雨收傘,信貸收緊,過去不少二判接獲工程後向銀行借錢做工程,但信貸收緊後借不到錢,實力稍遜者,資金鏈便會斷裂。由是造成骨牌效應,工程減少或爛尾,建築師開工不足,只能減薪或放無薪假;地盤工人有汗出無糧出,落得一殼眼淚。有見及此,金管局繼與銀行公會開會,同意成立「中小企融資專責小組」,並獲多間銀行承諾兩周通知按揭審批結果後,昨日又在發展局牽頭下,與銀行公會、香港中資銀行業協會和建造業議會共超過20名代表會面,就近期有關建築行業面對的融資問題交流意見。
其後有與會者表示,當局提到會加快審批工務工程,並承諾有需要會加密付款周期及次數,相信會對建造業現金流有改善。很可惜,政府工務工程未必令整個建造業界都能得益,正如建築師學會指出,雖然政府推出北部都會區等多項基建,但這些項目發展年期長,不同界別會在不同階段加入,未必全部都能即時受惠,建造業始終要由市場做主導才能百花齊放。
數字最能說明問題。屋宇署數字顯示,向發展商批出的開工批文,由2023年上半年的16,805宗,減至今年上半年9,221宗,減幅達四成七。何況政府工務工程也不是全然樂觀,例如「明日大嶼」填海大計,便隨着港府財赤突破千億元而不得不押後,反映政府也是自身難保。
說到底,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經濟一環扣一環,好便一起好,衰便一起衰。儘管本港一直維持低失業率水平,但工資增長似有還無,樓市一蹶不振,股市一池死水,市民有錢不消費,或索性北上消費以求更高性價比;加上高息環境和銀行收緊信貸打擊市民買樓意欲,以及企業投資發展,俱令整個市道疲不能興,建造業當然無法幸免。最令人神傷的是,港府空有振興經濟之心,卻無振興經濟的能力和妙計,結果只能望天打卦,整個香港一同迷失方向。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