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貿易壓迫

美國對付中國的經濟手段是盡可能脫鈎斷鏈。即使不易,它也集中對付中國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中的關鍵環節、關鍵企業。同時,美國及其盟國推行再工業化,把主要的生產鏈、供應鏈當地語系化,包括友好國家,盡量把中國排除在美西方的生產與供應體系之外,達致美國對全球主要經濟體系的控制、壟斷。
中國應對的戰略,是反其道而行,是擴大中國經濟的國際聯繫,形成更大經濟空間,以達到更佳的規模與範疇經濟效益,與更多的國家互補有無,協同協作,達致更高效率和效益。因此,美國是限制中國的貿易,中國則擴大貿易的範疇。一是管制貿易;另一是自由貿易,因為全球的製造業集中於中國,中國的自由貿易擴大動力大於美國。
今年頭6個月來看,中國是減少與美國歐盟等的貿易,背後是美國歐盟的貿易限制。中國成功把美國歐盟用其他國家的貿易替代。這6個月裏,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為東盟的約3.3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超越歐盟約2.7萬億元,美國約2.2萬億元。中國與歐盟的貿易量是減少,與美國只是3%的增長,東盟則有10%增長,此消彼長,中國與拉美洲的貿易也已等同與歐盟。中國與東盟、拉美、非洲加上俄羅斯的貿易已達7萬億元,超過歐美日英加五國的6.5萬億元,中國已不是依賴歐美貿易了。同期,中國出口俄羅斯、印度各達約3千億至4千億元,高於出口德國、法國、英國的水準。這樣變化都為近年的發展,也是在歐美對華貿易限制的時期。中國是突破貿易限制、制裁與貿易戰而發展出來,反映中國戰略轉變及強大的競爭與適應能力,這樣的轉變還只是初始階段。
一是中國的轉變仍會加強,中國有強大的生產能力與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可克服歐美的不公平的政治壓迫。二是全球南方崛起,佔國際市場的比重大增,增長餘地還大。全球南方加上中國印度等的貿易量已超越G7的發達國家,它們的貿易可以更多地集中於同類國家。因歐美的貿易限制政策只會加強也不會只對付中國,早晚會面對印度等新興大國的進逼,歐美之間也會出現貿易戰。中國與非西方國家的貿易與經濟合作還大有擴張空間。
中國的發展,不是被歐美困鎖,而是反過來壓縮歐美發展的空間。歐美的貿易限制政策變成逐步被中國與新興大國排斥和驅趕。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