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龍七公:關注留守長者 加強人文關懷

「留守長者」是近年社會關注的重點群體之一,不少子女因為不同原因離港生活,令過往與子女共同生活的長者,突然面對生活重心及人際關係的轉變,這些「留守長者」不僅需要適應獨自生活或出現「以老護老」的情況,更要應對身心健康及日常生活方面的挑戰,如何讓「留守長者」安享晚年、樂齡生活並積極融入社會變遷,值得社會重視。
近年不少團體機構的調查都反映「留守長者」人數增加,隨之而來所衍生的長者健康問題、情緒問題、安全問題等令人擔憂。香港基督教服務處7月發表的「留港長者狀況及服務需要調查2024」,顯示有45.9%受訪者為獨居,社交孤立屬高風險的留港長者則有63%。經緯青年商會今年6至7月的調查亦發現,有53%受訪者認為自身精神健康狀況一般至差,有26%受訪者疑似出現中度及以上的抑鬱症狀。
儘管長者或隨時間改變,開始能夠接受或習慣子女親友離港,但在聚少離多情況下,上述不同調查發現仍有較多長者面臨抑鬱及社交孤立風險,且有不少受訪者表明不願主動向外界求助,或不知如何尋求社區支援,最終選擇默默承受。
如何為「留守長者」提供更全面和有針對性的支援,改善身心健康狀況及生活質素,已是本港極為重要的社會議題,需要當局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認為通過日常生活的實質援助,尤其是醫療護理方面的照顧,並配合情感方面的疏導,加強鄰里支援網絡,予以適當的人文關懷及社會支持,才能提高「留守長者」在逆境下的積極適應能力。
定期探訪 了解需要
現時,政府及社會組織面向長者生活與發展已提供不同類型的支援服務,但較為分散亦需加強宣傳。例如社會福利署下的長者鄰舍中心、長者支援服務隊等透過多樣化的外展及社區網絡手法,或發展「長者義工」鼓勵長者繼續參與社會事務,發揮老有所為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可紓緩長者面臨抑鬱及社交孤立風險。此外,樂齡科技的成熟發展亦可協助長者解決在起居自主、居家安全、健康檢測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值得當局繼續推廣。
我在觀塘秀茂坪的地區辦事處過往亦有組織舉辦不同類型的基層長者探訪活動,通過上門探訪我才能辨識到社區內的「留守長者」及「隱蔽長者」,知悉他們有何需求及困難,並予以適當協助及轉介。因此,關愛隊的定期探訪及社工的生活照料與心理健康輔導至關重要,要讓長者感到被尊重和關懷。
然而,最重要當然是子女親人即使離港生活,也不要忽視與「留守長者」之間的情感聯繫,無論是視訊短訊交流,抑或是常回港探望,哪怕是簡短的噓寒問暖,適切關心亦可安撫他們的孤獨不安情緒。儘管透過科技輔助及社區支援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他們的孤獨感,但子女親人的關心才是任何外界資源都無法完全替代的。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