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建轉廢為能設施 北都正物色合適位置
儀器監測分解氣味濃度 減環境影響
環境保護署昨向立法會交代邊境環保設施的情況,指對新界東北堆填區作出的一系列營運和管理,以及積極發展現代轉廢為能焚燒發電設施的關注。至於本港首個現代轉廢為能焚燒發電設施項目,即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第1期,已於今年2月完成安裝,並擬於屯門曾咀興建第二座垃圾焚燒設施,同時正在北部都會區物色合適的用地興建先進轉廢為能設施。
環保署回覆議員陳月明質詢新界東北堆填區和焚化設施進度,有關新界東北堆填區的臭味監察,當局指參考國家《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和其他地區有關堆填區的氣味影響研究,堆填區常見的氣味來源主要包括廢物在分解過程中所產生的氨(NH3)和硫化物(如硫化氫(H2S))。除了測量化學物質濃度外,不少地區會利用人工嗅覺方法檢測監察氣味濃度,以輔助評估堆填區對附近環境的氣味影響。
立體測風雷達 追溯氣味來源
港深兩地政府在去年3月於港深兩地邊界位置參考標準的規定進行共同空氣採樣監測,監測包括硫化氫和氨這兩種化學物質,以及使用國家標準方法《空氣質量惡臭的測定三點比較式臭袋法》監測氣味濃度。此外,環保署委託獨立專業機構在蓮塘/香園圍一帶和鄰近新界東北堆填區的本港鄉村,獨立監測硫化氫、氨和氣味濃度。當局會分析監測數據,配合監測時的氣象情況例如風向,以監察堆填區的運作有否對附近環境帶來的氣味影響。
對於過往因有豬廢料棄置在新界東北堆填區而產生臭味,為處理有關問題,環保署已在今年7月1日起透過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以厭氧消化技術處理全數所有豬廢料,相信已大大減少因堆填區處理豬廢料而產生的臭味。另外,妥善處理鄰近堆填區的潛在氣味來源,例如非法傾倒垃圾和飼養豬隻農場等,也有助減少臭味滋擾。相關廢物和廢水中的有機物含有硫及氮,它們經降解後可能會產生硫化氫及氨。因此,環保署定期巡查上述氣味來源外,亦已在打鼓嶺增設立體測風雷達,並在指定地點,例如竹園村、坪洋村、香園圍口岸、打鼓嶺鄉村中心政府大樓安裝空氣監測儀器,量度硫化氫和氨的水平。配合實測數據和氣象情況分析,環保署從而可追溯氣味來源和及時作出巡查。如發現不尋常情況,環保署會作出跟進及相應的執法行動。
至於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第1期(I‧PARK1)是香港首個現代轉廢為能焚燒發電設施項目,每日可處理約3,000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I‧PARK1 的設計、建造及營運合約於2017年11月批出。I‧PARK1坐落於毗鄰石鼓洲由填海而成的人工島上,其可用面積約12公頃,主要垃圾焚燒設施及其他相關配套設施已佔用整幅填海土地。I‧PARK1的所有大型機電設備組件已於今年2月從珠海預製廠房運抵人工島並完成安裝,所以人工島上沒有可供擴建的空間。此外,當局擬於屯門曾咀興建第二座垃圾焚燒設施(I‧PARK2),將主要接收經海路運輸的都市固體廢物。
第3座先進轉廢為能設施的具體規劃和發展時間表將視乎長遠人口及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廢物增長,以及減廢和回收量。儘管政府會繼續努力推動減廢和回收工作,但為確保在任何情景下香港都有能力處理所有都市固體廢物,政府亦需早作準備及規劃。因此,當局正在北部都會區物色合適用地興建先進轉廢為能設施,如有需要為北部都會區人口提供長遠必須的廢物處理服務。考慮到本港整體廢物處置設施網絡的布局,有關設施將連接陸路運輸系統。而政府現時並沒有計劃在石鼓洲附近或其他合適的島嶼以填海方式興建同類的垃圾焚燒設施。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