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北約進侵
突襲庫爾斯克之後,北約已經沒有紅線的限制,目的只是打垮俄羅斯。即使暫時達不到目的,北約還是鍥而不捨。不過,烏克蘭戰爭在突襲庫爾斯克之後,基本因素不變。
一是烏軍軍力不足,靠北約僱傭兵補充,成本大,規模還是不夠。二是烏軍戰力依靠北約供應的武器彈藥,北約勢力龐大,可是消耗過快,供應不及,而且受制於北約國內政治,軍援不是必然的,例如德國已因國內財政不足,要延遲提供已答應的軍援。三是烏戰是巨大的消耗戰,烏克蘭經濟已差不多全然被戰火摧毀,政治、經濟、民生全賴北約資助,一旦資金斷絕或減少,整個國家難以維持,更不用說由烏克蘭本身來支付有關戰爭支出。經援與軍援同樣是受制於北約國內政治,它們國內不景氣,必然引發選民反對經援烏克蘭,民選政府難以獨裁。
北約是以美國為首,歐盟只是附庸,但附庸者亦可以因國內外因素捨棄美國。美國因為在各國駐軍,歐盟各國不能反對美國借當地出兵,但參與只是被迫,還是有限。形勢轉變,代價太大,歐盟各國亦會有所反對。德國最近通緝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的烏克蘭疑犯,並追查下去,已是與美國不和的先兆。本來一直拖延不查,現在查而追究通緝疑犯,被指是美國背後策劃的陰謀便再次公之於眾,打擊美國聲望,挑起德國社會的不滿。德國如此,歐盟其餘國家相信會跟隨。
若烏戰勝利,美國可鞏固霸權,歐盟只能俯首稱臣。但戰場失利,消耗更無止境,歐盟各國、美國國內都會從厭戰進而反戰。沒有國內政府支持,北約是無法繼續軍援經援烏克蘭。俄羅斯不談和,北約也要逼着俄羅斯談和。
於是,庫爾斯克突襲求勝,突襲轉為被圍剿,還可有另一着來求勝。據說美軍部隊的指揮官正在烏戰前線商議,會不會是在突襲瀕臨失敗之際,美軍或北約正規部隊出擊,以救被圍的僱傭兵,並趁俄方大意,再奇兵突出,打破俄方在庫爾斯克的包圍網?目的一是守着庫爾斯克佔領的地區;二是把突襲範圍擴大,打亂俄軍部署,更深入俄國境內,製造更大的破壞和傷亡來打擊俄軍威信,動搖普京政府的支持度。但這便是美軍或北約公開侵略俄羅斯了,能否再用烏軍的制服來作掩飾呢?
俄羅斯不是傻子,突襲之後俄軍應有更小心的防衞,也正加強烏東的進攻。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